同一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若需制备大量抗体,为何推荐选择羊而非兔作为宿主?羊的免疫周期会更长吗?
在针对同一抗原的克级多克隆抗体制备中,推荐选择羊而非兔作为宿主,核心原因围绕抗体产量、生产效率及成本经济性展开,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说明:
首先是抗体总产量与单次收获量的显著差异。羊的血液体积远大于兔(成年羊单次可采血200-500mL,而成年兔单次最大采血仅50-100mL),且羊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单位体积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在免疫后期通常能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意味着,从羊体内可实现“单次高量收获+多次连续采血”的模式——一只免疫成功的羊,在整个免疫周期内(约3-6个月)累计可产出数克甚至十余克特异性抗体;而兔即使免疫效果优异,累计产量通常也仅在数百毫克级别,若需达到克级,需同时免疫多只兔并合并血清,不仅操作繁琐,还可能因个体免疫差异导致抗体批次间的一致性下降。
其次是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与效率优势。若用兔制备克级抗体,需同时饲养10-20只(甚至更多)免疫兔,且每只兔的免疫、采血、血清分离都需单独操作,人力、饲养空间及耗材成本会显著增加;而羊的单只产量即可覆盖克级需求,仅需饲养1-2只即可完成生产,能大幅降低饲养管理成本与操作复杂度。此外,羊的免疫系统对多数抗原(尤其是蛋白类抗原)的应答稳定性更强,不易出现因个体应激导致的抗体效价骤降,进一步减少了规模化生产中的“失败风险”。
最后是后续纯化的便利性。羊血清的成分相对更适合大规模抗体纯化工艺:一方面,羊血清中无关蛋白(如杂蛋白、脂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与兔血清存在差异,其与特异性抗体的分离难度更低,通过ProteinA/G亲和层析等常规方法即可获得高纯度抗体(纯度通常可达95%以上);另一方面,羊血清的单次处理量更大,可适配工业化级别的纯化设备,避免了兔血清“小批量多次纯化”导致的纯度波动或损耗。
关于羊的免疫周期,整体而言确实比兔略长,但差异有限且可通过优化方案部分抵消。通常情况下,兔的基础免疫周期(从首次免疫到抗体效价达标并开始收获)约为8-12周,而羊因体型更大、免疫系统启动和应答积累速度稍慢,基础免疫周期约为10-16周,仅比兔长2-4周。不过,羊的优势在于“达标后可长期稳定采血”——兔在抗体效价达标后,连续采血2-3次(约2-3周)后效价可能下降,需重新加强免疫;而羊达标后可每周采血1次,持续2-3个月甚至更久,抗体效价仍能维持稳定。综合来看,尽管羊的初始免疫周期略长,但“单次长周期稳定收获”的模式,反而比兔“短周期+频繁加强免疫”的模式更高效,尤其适合克级这种需要持续稳定产量的需求。
最新动态
-
09.28
基因合成在“定点突变”实验中,相比传统PCR定点突变法,有什么优势?(如多位点突变、大片段插入/缺失)
-
09.28
用于基因治疗的DNA合成产物,除序列正确性外,还需检测哪些指标(如内毒素、宿主菌残留、降解产物)以符合GMP标准?
-
09.28
修饰RNA合成后功能活性下降(如结合能力减弱),是否与修饰位点选择不当有关?如何通过序列分析排查?
-
09.28
同一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若需制备大量抗体,为何推荐选择羊而非兔作为宿主?羊的免疫周期会更长吗?
-
09.26
固相载体在siRNA合成中起到什么作用?不同载体树脂对siRNA合成的长度和修饰兼容性有何差异?
-
09.26
合成的基因片段在长期保存时,需要注意哪些条件?(如温度、缓冲液、避免反复冻融)保存期限通常是多久?
-
09.2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在DNA合成产物的纯度检测中,如何实现单碱基分辨率?胶回收步骤可能引入哪些污染物?
-
09.26
体外转录法RNA合成产物中常见的杂质(如dsRNA)如何检测?这些杂质为何会引发免疫反应?
-
09.26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抗原是否需要进行标签去除(如His标签、GST标签)?标签残留会对抗体特异性产生哪些影响? 不要表格
-
09.25
DNA合成产物测序后发现碱基缺失或错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单体质量、偶联效率低)?如何通过中间质量控制提前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