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什么技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技术。下面是其主要的制备技术:
抗原制备技术:抗原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因此抗原制备技术至关重要。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动物血清、合成多肽等。
免疫学技术:在体内或体外注射或处理抗原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需要运用免疫学技术对机体和血清进行分析和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流式细胞术(FCM)等。
细胞生物学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进行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这就需要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例如,融合细胞可通过电穿孔、Peg融合剂等方式进行。
DNA技术:DNA技术可以用于构建表达单克隆抗体的质粒,甚至可以自主设计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例如,PCR扩增、基因重组技术等均可应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
蛋白质化学和分离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不仅需要分离出产生单一种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这就需要运用蛋白质化学和分离技术,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大小层析等。
最新动态
-
09.12
荧光素酶底物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
09.12
从载体构建、酵母菌株改造、实验流程设计等方面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酵母双杂交技术,使其能够检测到更微弱或更复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
09.12
如何通过细胞实验来验证外泌体的功能?
-
09.1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双荧光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主要区别?
-
09.11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如何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探索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为疾病防治提供新靶点?
-
09.11
RT-PCR检测外泌体RNA的流程是怎样的?
-
09.08
双荧光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来确定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具体结合位点?
-
09.08
酵母单杂交实验遇到菌株污染噬菌体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
09.08
外泌体中RNA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检测?
-
09.03
基因合成的长度上限通常是多少?目前已报道的最长人工合成基因/基因组是多少(如合成酵母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