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06-26 13:56:00

一、外泌体鉴定的背景与意义

    外泌体作为直径 30-150nm 的膜性囊泡,参与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及疾病进展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由于其与其他细胞外囊泡(如微囊泡、凋亡小体)在大小和组成上存在重叠,精准鉴定外泌体需结合多维度标准。目前,国际外泌体协会(ISEV)推荐的金标准方法主要涵盖形态学观察、粒径与浓度分析、标志性分子检测三大维度,三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排除其他囊泡干扰,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二、形态学鉴定金标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1、原理与应用

    TEM 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形成高分辨率图像,可直接观察外泌体的典型杯状或茶托状结构,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囊泡的特征性形态。该方法分辨率可达 0.1nm,能清晰显示外泌体双层膜结构,是形态学鉴定的 “金标准”。

2、操作流程

(1)样品制备

    取 100μL 外泌体悬液(浓度≥1×10^9 particles/mL),滴加至碳膜覆盖的铜网上,室温静置 10 分钟。

    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滴加 2% 磷钨酸(pH 7.0)负染 1-2 分钟,再次吸干后自然晾干。

(2)电镜观察

    将铜网装入样品台,置于 TEM 中,加速电压设置为 80-120kV。

    从低倍镜(×5,000)开始扫描,定位后切换至高倍镜(×50,000-×100,000)观察,拍摄至少 20 张代表性图片。

(3)结果分析

    统计图片中外泌体的形态特征:直径 30-150nm,双层膜,典型杯状结构。

    注意与蛋白质聚集体(无膜结构)、微囊泡(直径>150nm,表面较平整)的区分。

3、注意事项

    负染时间过长易导致膜结构模糊,过短则对比度不足。

    样品浓度过高会引起外泌体重叠,需提前优化稀释倍数。

    冷冻电镜(Cryo-EM)可避免化学染色对结构的影响,适用于高分辨率分析,但设备成本较高。

 

三、粒径与浓度分析金标准: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

1、原理与应用

    NTA 基于光散射和布朗运动原理,通过激光照射样品,追踪单个颗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扩散系数并转换为粒径分布,同时统计颗粒浓度。该方法可实时监测外泌体的粒径范围(30-150nm)和数量浓度,是量化分析的核心技术。

 

2、操作流程

(1)样品预处理

    用 0.22μm 滤膜过滤 PBS 缓冲液,作为稀释剂。

    将外泌体样品用滤过的 PBS 稀释至 1×10^8-1×10^9 particles/mL(避免颗粒聚集)。

(2)仪器设置与测量

    打开 NTA 仪器(如 NanoSight LM10),预热激光和摄像头 15 分钟。

    吸取 1mL 稀释样品注入样品池,设置参数:

    激光功率:60-80%(根据样品浊度调整);

    拍摄时间:每样本采集 3 次,每次 60 秒;

    温度控制:25℃(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布朗运动)。

(3)数据分析

    使用 NTA 配套软件(如 NanoSight NTA 3.3)处理数据:

    手动调整检测阈值(Threshold)和最小光强(Min Brightness),排除背景噪声;

    生成粒径分布直方图(主峰应在 30-150nm)和浓度统计结果。

 

3、注意事项

    样品中若含细胞碎片或蛋白质聚集体,需通过超速离心(100,000×g,2 小时)或 0.22μm 超滤去除。

    激光功率过高会导致光漂白,过低则信号不足,需根据样品浓度优化。

    对比法:若 NTA 测得的粒径主峰>150nm,需考虑是否为微囊泡污染。

 

四、标志性分子检测金标准:Western Blot 与流式细胞术

1、Western Blot(WB)检测膜蛋白标志物

(1)原理与应用

    WB 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外泌体表面的标志性蛋白,如四次跨膜蛋白(CD9、CD63、CD81)、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同时排除细胞蛋白污染(如内质网蛋白 Calnexin、核蛋白 Lamin B)。该方法是分子水平鉴定外泌体的 “金标准”。

(2)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取 50-100μg 外泌体蛋白(通过 BCA 法定量),加入 SDS 上样缓冲液,95℃煮沸 5 分钟。

    电泳与转膜:10-12% SDS-PAGE 凝胶电泳(80V,30 分钟;120V,60 分钟),湿转法将蛋白转移至 PVDF 膜(250mA,90 分钟)。

(3)免疫杂交:

    5% 脱脂奶粉封闭 1 小时;

    一抗孵育:CD9(1:1000)、CD63(1:1000)、Calnexin(1:2000)4℃过夜;

    HRP 标记二抗(1:5000)室温孵育 1 小时;

    ECL 化学发光显影,曝光时间 5-30 秒。

 

2、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CD9、CD63 等条带清晰,Calnexin 无条带(提示无细胞污染)。

    阴性对照:使用 PBS 代替样品,排除抗体非特异性结合。

 

2、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表面标志物

(1)原理与应用

    流式细胞术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定量分析外泌体表面标志物(如 CD63-PE、CD81-FITC),并结合粒径前向散射(FSC)和侧向散射(SSC)参数,实现高通量、单细胞水平的标志物检测。

(2)操作流程

    样品预处理:外泌体浓度调整至 1×10^9 particles/mL,用 0.22μm 滤膜过滤去除聚集体。

    抗体标记:取 100μL 样品,加入 10μL 荧光标记抗体(如 CD63-PE),避光孵育 30 分钟。

(3)流式检测:

    仪器:配备 488nm 激光的流式细胞仪(如 BD FACSCalibur);

    检测参数:FSC(线性,10^3-10^5),SSC(对数),PE 荧光通道(575/26nm);

    补偿设置:用单染样品校准荧光通道交叉干扰。

(4)数据分析

    设门策略:先通过 FSC-SSC 排除背景噪声,圈定 30-150nm 颗粒区域,再分析荧光阳性率(图 4)。
    阳性标准:CD63 等标志物阳性率>80%,同时阴性对照(IgG 同型抗体)阳性率<5%。

 

3、注意事项

    WB 中抗体的特异性至关重要,建议使用商业化验证抗体(如 Abcam、BD Biosciences)。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时,因颗粒过小(<200nm),需优化仪器阈值,避免漏检。

    组织来源外泌体可能表达特异性标志物(如肿瘤外泌体表达 EpCAM),需结合研究背景选择抗体组合。

 

五、新兴鉴定方法与技术拓展

1、原子力显微镜(AFM)

    AFM 通过探针扫描样品表面,获取外泌体的三维结构与表面形貌,分辨率可达纳米级,可观察膜表面蛋白突起(如 CD63 簇),但操作流程复杂,多用于机制研究。

2、冷冻蚀刻电镜(Freeze-Etching EM)

    该技术通过冷冻断裂样品,暴露膜内部结构,可观察外泌体膜上的蛋白质颗粒(如四次跨膜蛋白复合体),是 TEM 的补充方法,适用于膜蛋白定位分析。

3、质谱(MS)分析

    质谱可高通量鉴定外泌体蛋白组成,通过与数据库(如 ExoCarta)比对,确认外泌体特征性蛋白(如≥3 种四次跨膜蛋白),并发现新型标志物,但无法直接提供形态和粒径信息。

 

六、多维度联合鉴定策略与标准流程

1、ISEV 推荐的 “3M” 鉴定标准

    Morphology(形态学):TEM 观察到典型杯状结构,直径 30-150nm;
    Size(尺寸):NTA 显示粒径主峰在 30-150nm,浓度≥1×10^9 particles/mL;

    Markers(标志物):WB 或流式检测到 CD9/CD63/CD81 阳性,细胞蛋白(如 Calnexin)阴性。

2、实验流程建议

    初步筛选:NTA 检测粒径分布与浓度,排除大颗粒污染;

    形态确认:TEM 观察典型结构,排除蛋白质聚集体;

    分子验证:WB 或流式检测标志物表达,确认外泌体来源;

    质量控制:每批次实验设置阳性对照(如已知外泌体样品)和阴性对照(无细胞培养基)。

 

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类型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TEM 图像中无典型杯状结构

1. 样品中含微囊泡;
2. 负染过度
1. 增加超速离心步骤(100,000×g,2 次);
2. 优化负染时间至 1 分钟
NTA 粒径主峰>150nm 微囊泡或细胞碎片污染 1. 样品通过 0.22μm 超滤膜;
2.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如蔗糖 / 碘克沙醇梯度)
WB 标志物条带弱 1. 抗体效价低;
2. 外泌体蛋白浓度不足
1. 更换高亲和力抗体;
2. 增加上样量至 100μg,或使用浓缩柱富集
流式检测信号弱 外泌体表面标志物密度低 1. 采用链霉亲和素 - 生物素放大系统;
2. 优化抗体孵育时间至 45 分钟

 

    外泌体的精准鉴定依赖于形态学、尺寸分布、分子标志物的多维度联合分析,TEM、NTA 和 WB / 流式细胞术构成了当前鉴定体系的金标准。随着技术发展,冷冻电镜、单细胞质谱等新兴方法正逐步融入鉴定流程,未来有望建立更高效、自动化的外泌体鉴定平台。在实验中,研究者需根据样本类型(如体液、细胞培养上清)和研究目的,合理组合鉴定方法,严格控制实验误差,以确保外泌体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