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上观察到酵母细胞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是什么原因导致?
在酵母单杂交(或双杂交)系统中,酵母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说明细胞存活并非依赖报告基因的功能性表达,而是由其他机制导致。这一现象需从筛选标记与报告基因的区分、报告基因功能完整性、相互作用强度及检测方法等角度排查,具体原因如下:
一、筛选标记与报告基因的功能混淆
酵母载体通常包含两类基因:筛选标记基因(用于维持载体在酵母中的存在)和报告基因(用于指示蛋白-DNA/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二者功能不同,需严格区分。
1、核心差异:
筛选标记基因(如Ura3、Leu2、Trp1):由自身启动子驱动,仅用于筛选成功转化载体的酵母细胞(如 SD/-Ura 培养基中,只有含Ura3的细胞能生长),与目标互作无关。
报告基因(如HIS3、lacZ、GFP):由诱饵序列(如顺式作用元件)驱动,其表达依赖于猎物蛋白与诱饵的结合,是检测互作的核心指标。
2、可能的混淆场景:
若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压力仅依赖筛选标记(如仅SD/-Leu/-Ura),而非报告基因相关的选择压力(如SD/-Leu/-Ura+3-AT,依赖HIS3报告基因),则细胞生长仅说明载体已转化,不代表报告基因被激活,此时报告基因检测阴性是正常现象。
举例:酵母单杂交中,若未在培养基中添加3-AT(HIS3 抑制剂),即使HIS3不表达,酵母也可能通过基础代谢合成少量组氨酸而缓慢生长,但lacZ报告基因检测仍为阴性。
二、报告基因自身功能缺陷
报告基因的表达或检测依赖其序列完整性和编码产物的功能活性,若存在缺陷,会导致 “细胞存活但报告基因阴性”。
1、报告基因序列突变或缺失:
载体构建时,报告基因(如 HIS3、lacZ)可能因PCR扩增错误、酶切连接失误导致碱基缺失/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失活(如HIS3突变后无法合成组氨酸,但筛选标记仍正常)。
验证方法:测序确认报告基因序列完整性,或通过阳性对照(如已知互作的猎物 - 诱饵组合)检测报告基因是否能正常表达。
2、报告基因启动子与诱饵序列连接异常:
酵母单杂交中,诱饵序列(顺式元件)需正确插入报告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域(如pAbAi载体中,诱饵需位于HIS3启动子上游)。若插入方向错误、位置偏移或存在碱基缺失,会导致诱饵无法启动报告基因转录,即使细胞因筛选标记存活,报告基因也不表达。
三、筛选压力不足或细胞适应性存活
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可能并非依赖报告基因表达,而是通过绕过筛选压力或适应性突变存活,此时报告基因自然呈阴性。
1、筛选压力过低:
以HIS3报告基因为例,若培养基中3-AT浓度不足,酵母自身的基础HIS3表达(泄漏表达)或其他代谢途径可合成少量组氨酸,支持细胞缓慢生长,但报告基因未被诱饵 - 猎物互作激活,导致检测阴性。
验证方法:提高筛选压力(如增加3-AT浓度),观察细胞是否仍能生长;若高浓度3-AT下细胞死亡,说明原生长依赖泄漏表达而非报告基因激活。
2、酵母细胞回复突变:
长期培养中,酵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如营养缺陷型基因回复为野生型,如 his3⁻→his3⁺),使其无需报告基因表达即可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验证方法:将该酵母接种至非选择培养基(如YPD)传代后,再接种回选择培养基,若仍能生长,可能为回复突变;通过PCR检测营养缺陷型基因是否回复。
四、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报告基因检测阴性,可能是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或操作错误,而非基因未表达。
1、检测方法灵敏度低于报告基因表达水平:
若猎物与诱饵的结合较弱,报告基因仅低水平表达(如HIS3表达量刚好满足细胞生长,但lacZ表达量低于X-gal显色阈值),会导致 “生长阳性但显色阴性”。
优化方法:改用更灵敏的检测手段(如lacZ检测用ONPG比色法,比X-gal显色更灵敏;或用荧光报告基因如GFP,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2、检测试剂失效或操作错误:
如lacZ检测中,X-gal底物失效、缓冲液pH不当(需偏碱性),或孵育时间不足(通常需 37℃孵育4-24小时);HIS3检测中,误判细胞生长(如杂菌污染导致的菌落)。
五、猎物蛋白与诱饵的非特异性结合或瞬时互作
猎物蛋白可能通过非特异性结合(如电荷相互作用)短暂激活报告基因,使细胞启动生长,但互作强度不足以维持报告基因持续表达,导致后续检测时呈阴性。
特点:细胞生长缓慢,菌落较小,报告基因检测(如显色)呈弱阳性或阴性。
验证方法:挑取单菌落传代后再次检测报告基因,若仍为阴性,提示为非特异性互作。
六、总结与排查步骤
遇到 “酵母生长但报告基因阴性” 时,可按以下步骤排查:
区分筛选标记与报告基因:确认选择培养基是否依赖报告基因(如含3-AT的SD/-HIS),而非仅依赖载体筛选标记。
验证报告基因功能:通过阳性对照(已知互作组合)检测报告基因是否能正常表达,排除序列突变或载体构建问题。
提高筛选压力:增加3-AT浓度或延长培养时间,观察细胞是否仍能生长,排除泄漏表达或回复突变。
优化检测方法:更换更灵敏的报告基因检测试剂(如ONPG替代X-gal),或重复操作排除试剂/操作错误。
通过以上步骤,可逐步定位原因,区分 “真阴性”(无互作)与 “假阴性”(检测或系统问题)。
最新动态
-
07.25
培养基上观察到酵母细胞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是什么原因导致?
-
07.25
怎么优化酵母单杂交的文库质量,提高筛选效率?
-
07.24
抗体标记ELISA试剂盒HRP与AP标记物的选择原则?
-
07.23
怎么利用DNA pulldown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07.22
在动物细胞实验中,血清对双荧光实验有什么影响?
-
07.22
LCA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蛋白?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
06.26
外泌体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06.26
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
06.25
植物外泌体与动物外泌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