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标记ELISA试剂盒HRP与AP标记物的选择原则?
在ELISA实验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是最常用的酶标记物,二者各有独特的酶学特性和适用场景。选择时需结合检测灵敏度需求、底物特性、样本基质、实验条件及操作便利性等因素综合判断,以下为具体选择原则:
一、核心特性对比:HRP vs AP
特性 |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 AP(碱性磷酸酶) |
分子量 |
约 44 kDa(较小) | 约 140 kDa(较大,二聚体) |
稳定性 |
室温下较稳定,易受氧化剂影响 | 对温度和 pH 变化更稳定,耐变性剂(如尿素)能力强 |
底物类型 |
显色底物(TMB、OPD 等)、化学发光底物(鲁米诺等) | 显色底物(pNPP 等)、化学发光底物(AMPPD 等) |
反应条件 |
最适 pH 5.0–6.0(偏酸性) | 最适 pH 9.5–10.5(强碱性) |
信号持续时间 |
显色反应易终止(如酸终止),信号稳定期较短 | 显色反应难终止,信号可长期稳定(数小时至数天) |
背景干扰 |
样本中过氧化物可能干扰反应,导致背景升高 | 样本中内源性磷酸酶可能干扰,需额外处理 |
二、选择原则及适用场景
1. 优先选择HRP标记物的场景
常规检测,追求高性价比:
HRP是ELISA中最常用的标记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与抗体偶联效率高(小分子易标记,不影响抗体活性),适合常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需要快速检测或终止反应:
HRP的显色反应(如TMB)可通过加酸(如H₂SO₄)快速终止,信号在终止后短期内稳定,适合需要统一时间点读数的高通量实验(如 96 孔板批量检测)。
样本为血清、血浆等 “清洁基质”:
若样本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低(如无溶血的血清),HRP的背景干扰小,无需复杂预处理即可获得理想信噪比。
化学发光检测(中等灵敏度需求):
HRP与鲁米诺类化学发光底物结合,可实现较高灵敏度(pg级),且发光反应动力学快,适合快速发光检测。
2. 优先选择 AP 标记物的场景
高灵敏度检测需求(pg至fg级):
AP 的催化效率高于HRP,尤其与化学发光底物(如 AMPPD)结合时,信号放大效应更强(可通过增强剂进一步提升10–100倍),适合低丰度目标分子(如细胞因子、激素)的检测。
样本需长期保存或信号需延长观察:
AP 的显色反应(如 pNPP)在碱性条件下可稳定数小时至数天,信号随时间缓慢增强,适合需要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灵敏度的实验,或样本需分批读数的场景。
样本基质复杂(含干扰物质):
若样本中含高浓度过氧化物(如溶血样本、组织匀浆),HRP易受干扰,而 AP 可避免此类问题;
AP对变性剂(如尿素、去污剂)耐受性更强,适合检测含此类物质的样本(如细胞裂解液)。
需要避免酸性条件影响:
若实验体系对酸性环境敏感(如某些不稳定抗原/抗体),AP的碱性反应条件更友好,可减少对生物分子的破坏。
3. 需特殊考虑的干扰因素
内源性酶干扰:
样本中若含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如红细胞、粒细胞),会导致HRP背景升高,需用H₂O₂或叠氮钠预处理消除;
样本中若含内源性磷酸酶(如肠黏膜、肾脏组织),会干扰AP反应,需用磷酸酶抑制剂(如 levamisole)处理。
底物特性:
HRP的TMB底物显色为蓝色,终止后变黄色,适合酶标仪 450 nm 波长检测,操作简便;
AP的pNPP底物显色为黄色,需在405nm波长检测,灵敏度低于化学发光底物,但信号更稳定。
三、选择策略
常规实验、成本敏感、需快速终止:优先HRP(性价比高,操作便捷)。
高灵敏度需求、低丰度目标、复杂基质:优先AP(信号放大强,抗干扰性好)。
样本预处理成本:若样本含过氧化物酶,HRP需额外处理;含内源性磷酸酶,AP 需加抑制剂,需权衡预处理复杂度。
试剂盒说明书的推荐是首要依据(多数试剂盒已根据检测目标优化酶标记物),若需自主选择,建议通过预实验对比二者的信噪比和稳定性,再确定最适标记物。
最新动态
-
07.25
培养基上观察到酵母细胞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是什么原因导致?
-
07.25
怎么优化酵母单杂交的文库质量,提高筛选效率?
-
07.24
抗体标记ELISA试剂盒HRP与AP标记物的选择原则?
-
07.23
怎么利用DNA pulldown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07.22
在动物细胞实验中,血清对双荧光实验有什么影响?
-
07.22
LCA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蛋白?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
06.26
外泌体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06.26
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
06.25
植物外泌体与动物外泌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