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抗体制备研究进展
小分子抗体(又称 单域抗体或nanobody)是指大小在15kD左右的单链抗体分子,由于其较小的分子量和单一的抗原结合位点,具有优异的抗原特异性、高亲和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小分子抗体制备方面研究进展如下:
1.动物源性小分子抗体制备
目前广泛采用动物免疫和库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在马、骆驼、鸡、鼠等动物源性中筛选并制备小分子抗体。例如,骆驼源性小分子抗体大规模制备技术已经被商业化应用,其中包括了生成哺乳动物二抗所需要的Fc部分。
2.小分子抗体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
小分子抗体的制备常常依赖于抗体库筛选,近年来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分子抗体制备的研究。例如,基于蛋白工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Phage Display),可以通过改变筛选条件和对抗体库进行特异性的筛选,增加小分子抗体的筛选速度和成功率。
3.基因工程修饰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修饰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分子抗体的稳定性、亲和力和药性。例如,通过PDB-based的CDR设计技术,可以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异结构,设计出具有更优异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小分子抗体;另外,衍生出的-Fc融合蛋白以及多价化技术的应用,也拓宽了小分子抗体的临床应用前景。
小分子抗体制备研究正迅速发展,随着相关技术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小分子抗体在治疗肿瘤、感染、免疫调节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将持续扩展。
最新动态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
06.26
外泌体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06.26
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
06.25
植物外泌体与动物外泌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
06.24
酵母单杂交技术在基因转录调控研究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
06.24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外泌体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
06.23
与其他基因表达或蛋白相互作用检测方法相比,双荧光实验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
06.23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哪些直观的现象或指标来判断蛋白质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
06.23
组织样本提取外泌体前需要进行哪些预处理?
-
06.17
分子互作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