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鉴定检测nta技术
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信号传导、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而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则是一种测量外泌体粒子数量和大小分布的常用方法之一。
NTA技术基于激光散射原理,即利用激光束作用于样品中的粒子,通过检测这些粒子在液相状态下的布朗运动,得出其大小和数量信息。该检测技术对样品素质的要求比较低,可适用于多种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尿液、乳汁等不同来源的外泌体检测。
下面是基于NTA技术的外泌体鉴定检测步骤:
样品预处理:在外泌体鉴定检测前,需要对外泌体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细胞碎片、蛋白质及其他杂质等物质,可通过超速离心、滤膜过筛等方法实现。
样品稀释: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用适当的缓冲液稀释至可检测范围内,一般建议终浓度控制在1 x 10^8 - 1 x 10^9 / mL之间。
NTA测量:将稀释后的样品注入到NTA仪器中,通过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外泌体颗粒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在测量中,需要注意保持样品均匀分布,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记录足够多的数据点。
数据分析:利用NTA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生成粒子大小和数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出平均颗粒直径和最可能粒子数量等参数。
总的来说,NTA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在外泌体的鉴定检测中应用广泛,并被认为是一个常规的外泌体分析方法。
最新动态
-
09.30
免疫过程中若动物出现异常,多克隆抗体定制需如何调整方案?是否会影响最终抗体产量?
-
09.30
滚环扩增(RCA)技术能否用于长片段DNA合成?其通过环形模板实现DNA合成的原理与PCR扩增有何不同?
-
09.30
体外转录法siRNA合成后,为何必须进行DNase和磷酸酶处理?这些步骤如何影响siRNA的活性?
-
09.30
基因合成中“错误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常用的错误校正方法有哪些?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RNA合成产物的二级结构过强导致电泳条带异常,可通过哪些预处理?
-
09.29
合成多肽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多肽序列设计需规避哪些风险?
-
09.28
基因合成在“定点突变”实验中,相比传统PCR定点突变法,有什么优势?(如多位点突变、大片段插入/缺失)
-
09.28
用于基因治疗的DNA合成产物,除序列正确性外,还需检测哪些指标(如内毒素、宿主菌残留、降解产物)以符合GM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