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单杂显色培养基配方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 发布时间:2023-09-05 16:36:00
酵母单杂显色培养基是一种用于鉴定酵母菌基因型的培养基。下面是一种常用的酵母单杂显色培养基的配方:
配方:
酵母氮基(YNB):6.7 g/L
葡萄糖:20 g/L
柠檬酸:10 g/L
L-亮氨酸:20 mg/L
阿拉伯酸氢钠:60 mg/L
氯化可的松(G418):200-500 mg/L (根据需要调整浓度)
注意:以上配方中,柠檬酸和亮氨酸是为了选择或鉴定相关基因的需要,阿拉伯酸氢钠用于抑制细菌污染,而G418是一种抗生素,用于筛选带有抗性基因的转化酵母。
配制方法:
将酵母氮基(YNB)、葡萄糖和柠檬酸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溶解。
调节pH值为5.8左右。
加入L-亮氨酸和阿拉伯酸氢钠,再次搅拌溶解。
滤过消毒培养基。
根据需要,在滤过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G418抗生素,搅拌均匀。
配制好的酵母单杂显色培养基可以用于酵母菌的培养和筛选。在培养菌落时,带有特定基因型的酵母菌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从而实现基因型的鉴定。请注意,具体培养条件和实验需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和酵母菌株特性进行优化和调整。
最新动态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
06.26
外泌体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06.26
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
06.25
植物外泌体与动物外泌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
06.24
酵母单杂交技术在基因转录调控研究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
06.24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外泌体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
06.23
与其他基因表达或蛋白相互作用检测方法相比,双荧光实验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
06.23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哪些直观的现象或指标来判断蛋白质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
06.23
组织样本提取外泌体前需要进行哪些预处理?
-
06.17
分子互作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