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胶条质谱鉴定送样要求?
蛋白胶条质谱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送样要求:
蛋白胶条制备:将待鉴定的蛋白质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或2D-PAGE电泳分离,并通过染色方法(如银染、胰岛素染色等)使蛋白质能够在胶条上可视化。

切割胶条:使用无菌工具或刀片,根据需求将电泳胶条切割成小块(通常大小为1-2 mm^3),然后将其取出。
胶条处理:将切割的胶条放入离心管中,并进行脱色和除胶原化等处理。常见的脱色方法有酸性醇法、甲醛法等,具体选择方法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来确定。
胶条固定:将处理后的胶条用适当的缓冲液(如甲醛、乙酸盐等)固定一段时间,以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并预防在运输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
样品包装:将固定的胶条用离心管或密封袋等适当的容器进行包装,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破损。
填写样品信息:在样品容器上标明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日期和其他必要的信息。并填写相应的送样单或报告单。
送样方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将样品送至鉴定实验室。可以选择快递服务或使用专门的运输管道,确保样品安全送达。
请注意,具体的送样要求可能因实验室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送样之前最好与目标实验室联系,了解他们的具体要求和建议。
最新动态
-
10.31
基因合成的“纯度等级”有什么区别?不同实验场景该如何选择?
-
10.30
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否初步判断长片段DNA合成产物的完整性?如何通过电泳结果排除片段断裂或非特异性组装的问题?
-
10.30
多克隆抗体定制前需明确哪些核心需求?
-
10.27
多克隆抗体定制能否通过“分段设计抗原”实现对特定结构域的抗体富集?
-
10.27
多克隆抗体定制的采血方式与采血次数如何确定?
-
10.27
DNA合成的每一步偶联反应效率通常需达到多少才能保证全长产物比例?偶联效率低会导致DNA合成产物中出现哪些杂质?
-
10.27
酶促切割法进行siRNA合成的基本流程是什么?为何更适合制备siRNA文库?
-
10.27
基因合成的完整实验流程包括哪些关键步骤?
-
10.24
双荧光实验中用到的酶标板有什么特殊要求?
-
10.24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酵母双杂交技术可用于研究哪些微生物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有何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