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实验阴性对照中长出菌的原因?
在酵母双杂交实验中,阴性对照中长出菌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性:
酵母菌株存在问题:酵母菌株可能存在问题,如感染细菌、病毒或其他真菌,导致无法生长正常的酵母菌落。此时,建议更换阴性对照,使用新鲜的酵母菌株。
导致选择标记表达的蛋白质无效:酵母双杂交实验中,选择标记表达的蛋白质如果无效,则阴性对照中的酵母菌株会生长。常见的原因包括选择标记的蛋白质序列出现突变、承载表达向量的酵母细胞株存在问题等。
阴性对照含有未去除的抗性标记物:阴性对照中含有抗性标记物,如抗生素或金霉素等可能导致一些酵母细胞生长而不死亡。因此,在制备阴性对照过程中,应该彻底清洗和去除携带抗性标记物的细胞。
操作失误: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如在制备阴性对照液时加入了不必要的成分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交叉污染等问题,这些可能都导致阴性对照中长出酵母菌。
为了避免阴性对照中长出菌,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
选择新鲜的、无感染的酵母菌株,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
仔细筛选和验证用于生成阴性对照的承载表达向量。
彻底去除阴性对照中的抗性标记物,确保制备的阴性对照完全无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洁净,避免操作失误导致阴性对照中长出菌。
最新动态
-
10.20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佐剂的选择需考虑哪些因素?不同佐剂的免疫效果与动物应激反应有何差异?
-
10.20
未脱盐的DNA合成产物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
10.20
基因合成的片段若需进行甲基化修饰,能否通过化学合成直接实现?
-
10.17
酵母双杂交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能实现哪些新的突破和应用?
-
10.17
如何提高双荧光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10.17
基因合成的“错误率”通常以“每kb错误碱基数”衡量,不同应用场景对错误率的可接受标准是什么?
-
10.17
DNA合成产物的退火效率如何通过非变性PAGE或动态光散射DLS验证?退火不完全会对后续实验造成什么影响?
-
10.17
多克隆抗体定制的纯化方法有哪些?不同方法的纯度与特异性差异如何?
-
10.16
双荧光实验技术有哪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10.16
在病毒学研究中,酵母双杂交系统对于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