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表达的蛋白纯化原理
包涵体表达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表达系统,用于在细菌中大量产生外源蛋白。下面是包涵体表达的蛋白纯化原理:
表达重组蛋白: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如质粒)中,然后将该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一般为大肠杆菌)中,使宿主细胞表达目标蛋白。在表达过程中,目标蛋白通常以包涵体形式积累在细胞内。
破碎细胞:收集表达目标蛋白的细菌细胞,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破碎细胞壁,释放细胞内的蛋白质。
包涵体溶解:由于目标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需要将包涵体溶解释放其中的目标蛋白。常见的包涵体溶解方法包括使用变性剂(如SDS)、尿素或离子液体来打破包涵体结构。
亲和层析净化:利用目标蛋白与亲和层析树脂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纯化目标蛋白。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离子螯合树脂(如Ni-NTA树脂)来选择性地结合带有亲和标签(如His标签)的目标蛋白。
洗脱和浓缩:通过改变条件(如改变pH、添加金属离子等)使目标蛋白从亲和树脂上解离下来,得到纯化的目标蛋白。然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超滤、酒精沉淀等)进行浓缩。
蛋白质分析和验证:对纯化的目标蛋白进行质量检测,例如使用SDS-PAGE、Western blot、质谱等方法来验证蛋白的分子量、纯度和活性等。
包涵体表达系统由于产生大量的目标蛋白聚集体,往往需要对蛋白进行再溶解和重折叠,以获得可溶性和功能性的目标蛋白。此外,在纯化过程中还可能需要针对目标蛋白的特性进行一系列优化步骤,以确保最终得到高纯度和高活性的目标蛋白。
最新动态
-
08.22
不同实验室之间外泌体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如何提高?
-
08.22
酵母双杂交实验的自动化操作目前有哪些进展和设备应用,对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有何提升?
-
08.22
双荧光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荧光素酶是什么?它们的来源和发光特点分别是什么?
-
08.22
为什么CO-IP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
08.21
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谱、揭示细胞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哪些贡献?
-
08.21
免疫荧光法在鉴定外泌体蛋白标志物中有什么优势?
-
08.20
在提取酵母质粒(如融合表达载体)时,若出现质粒产量低或质量差的问题,可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如何改进提取方法?
-
08.19
脂质组学技术在鉴定外泌体脂质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
08.18
DNA pulldown能否用于研究病毒DNA与宿主细胞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08.18
如何分析荧光素酶发光信号的强度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