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记蛋白表达量的测定方法
免疫印记蛋白表达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蛋白提取:将待检测的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蛋白提取。可以使用细胞裂解液或蛋白提取缓冲液等方法,破坏细胞或组织结构,释放出蛋白质。
蛋白浓度测定:使用比色法(如Bradford法、BCA法)或蛋白质分析仪等方法,测定蛋白提取物中的总蛋白浓度。
SDS-PAGE电泳:将蛋白提取物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将蛋白样品与含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还原剂(如巯基乙醇)的缓冲液混合,然后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槽中,施加电压进行电泳分离。
转膜:将分离好的蛋白通过电泳转移到聚合物膜(如聚偏氟乙烯或聚乙烯)上。这个步骤可使用湿法或半干法。
阻塞:用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非脂干乳等)或者其他成分(如酵母RNA、BSA、甘胺酸等)来封闭聚合物膜上未被占用的结合位点,以降低非特异性结合。
一抗孵育:将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进行孵育反应。抗体可以通过商业购买或自行制备。一抗选择要与目标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洗涤:去除未与目标蛋白结合的一抗残留物,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二抗孵育:用与一抗来源物种不同的标记抗体与一抗结合。这个标记抗体通常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结合。
再次洗涤:去除未与二抗结合的残留物。
信号检测:使用化学发光试剂、显色试剂等检测方法,观察目标蛋白在免疫印迹膜上的信号,并通过成像仪或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记录和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使用图像分析软件等工具,对信号强度进行定量测定。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蛋白表达量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采取适当的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需要,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法如ELISA、免疫组化等来测定蛋白表达量。
最新动态
-
11.06
体外转录法能否间接实现DNA合成?其通过RNA中间体反转录为DNA的流程中,需避免哪些影响DNA合成质量的因素?
-
11.06
基因合成在重组蛋白表达中起到什么关键作用?流程是怎样的?
-
11.06
基因合成的成本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
11.03
CO-IP实验常用的裂解液有哪些?成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11.03
以重组蛋白为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对蛋白的纯度、可溶性、完整性有什么要求?
-
11.03
合成基因序列若与参考序列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10.31
基因合成的“纯度等级”有什么区别?不同实验场景该如何选择?
-
10.30
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否初步判断长片段DNA合成产物的完整性?如何通过电泳结果排除片段断裂或非特异性组装的问题?
-
10.30
多克隆抗体定制前需明确哪些核心需求?
-
10.27
多克隆抗体定制能否通过“分段设计抗原”实现对特定结构域的抗体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