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TAG 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抗体?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 CUT&TAG 实验中,选择合适抗体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同时有一系列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选择合适抗体的方法
目标蛋白特异性:确保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可参考抗体说明书、已发表文献或专业抗体数据库,了解其针对的抗原表位,保证与实验研究的蛋白准确结合,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导致假阳性结果。例如研究特定转录因子,要选针对该转录因子独特结构域的抗体。
应用类型匹配:明确抗体是否适用于 CUT&TAG实验。有些抗体虽能用于免疫印迹或免疫组化,但不一定适合 CUT&TAG 这种在细胞内原位检测蛋白 - DNA 相互作用的实验。可向抗体供应商咨询或查阅相关文献,确认抗体在 CUT&TAG 实验中的有效性。
验证抗体性能:若条件允许,优先选择已在 CUT&TAG 或类似实验中验证过的抗体。也可通过预实验评估抗体性能,如用少量细胞进行预实验,检测抗体能否富集到目标蛋白结合的 DNA 区域,以及背景信号是否较低。
2.选择抗体的注意事项
来源与质量:选择知名品牌和可靠供应商的抗体,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抗体质量和批次间一致性更有保障。注意抗体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按要求保存,避免使用过期抗体影响实验结果。
多克隆与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含多种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可能与目标蛋白多个位点结合,提高检测灵敏度,但也可能增加非特异性结合风险。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非特异性结合少,但可能因只识别一个表位,在某些情况下灵敏度不如多克隆抗体。需根据实验目的和经验选择,如首次进行相关研究,可先尝试单克隆抗体,若信号较弱再考虑多克隆抗体。
种属特异性:确保抗体与实验所用细胞或组织的种属来源相匹配。如研究小鼠细胞,要选能识别小鼠目标蛋白的抗体,不能用仅针对人源蛋白的抗体,否则无法有效结合,导致实验失败。
抗体浓度优化:不同抗体在 CUT&TAG 实验中的最佳工作浓度不同。开始实验前,需进行抗体浓度梯度实验,确定能获得最佳信号 - 背景比的浓度。过低浓度抗体无法有效富集目标 DNA,过高浓度则可能增加非特异性结合,导致背景升高。
最新动态
-
09.30
免疫过程中若动物出现异常,多克隆抗体定制需如何调整方案?是否会影响最终抗体产量?
-
09.30
滚环扩增(RCA)技术能否用于长片段DNA合成?其通过环形模板实现DNA合成的原理与PCR扩增有何不同?
-
09.30
体外转录法siRNA合成后,为何必须进行DNase和磷酸酶处理?这些步骤如何影响siRNA的活性?
-
09.30
基因合成中“错误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常用的错误校正方法有哪些?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RNA合成产物的二级结构过强导致电泳条带异常,可通过哪些预处理?
-
09.29
合成多肽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多肽序列设计需规避哪些风险?
-
09.28
基因合成在“定点突变”实验中,相比传统PCR定点突变法,有什么优势?(如多位点突变、大片段插入/缺失)
-
09.28
用于基因治疗的DNA合成产物,除序列正确性外,还需检测哪些指标(如内毒素、宿主菌残留、降解产物)以符合GM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