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隆抗体定制的纯化方法有哪些?不同方法的纯度与特异性差异如何?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0-17 09:24:46

    多克隆抗体制备中纯化环节的关键选择。多克隆抗体定制常用的三种纯化方法在纯度和特异性上差异显著,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基于抗原特异性结合,以及对抗体亚型的选择性。

一、三种核心纯化方法及操作特点

1、硫酸铵沉淀(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原理:利用不同浓度硫酸铵使蛋白质(包括抗体)在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实现初步分离。

    操作特点:步骤简单,成本低,仅需通过离心收集沉淀、复溶后透析去除盐离子;属于非特异性纯化,不针对抗体本身的结构或抗原结合位点。

 

2、Protein A/G纯化(Protein A/G Purification)

    原理:Protein A/G是能特异性结合抗体Fc段(恒定区)的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柱捕获样本中的抗体,再用洗脱液(如低pH缓冲液)将抗体洗脱。

    操作特点:无需依赖抗原,适用于多种物种(如兔、鼠、人)的IgG类抗体;属于半特异性纯化,仅针对抗体的Fc段,不区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3、抗原亲和纯化(Antigen Affinity Purification)

    原理:将制备抗体时使用的特异性抗原偶联到亲和层析柱上,样本中的目标抗体(能与该抗原结合)会被特异性捕获,再通过洗脱液解离得到纯化抗体。

    操作特点:需提前制备或获取足量纯抗原,步骤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属于完全特异性纯化,直接针对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Fab段)。

二、纯度与特异性差异对比

    三种方法的核心差异体现在“是否去除非目标抗体及杂蛋白”,最终决定纯度和特异性的高低。

1、纯度差异:抗原亲和纯化>Protein A/G纯化>硫酸铵沉淀

    硫酸铵沉淀:纯度最低。仅能去除部分白蛋白、小分子杂蛋白,无法分离样本中的非目标抗体(如与制备抗原无关的其他抗体),纯化后产物是“混合免疫球蛋白+残留杂蛋白”,纯度通常在40%-60%。

    ProteinA/G纯化:纯度中等。可特异性捕获IgG类抗体,去除大部分杂蛋白(如白蛋白、酶类),但会保留样本中所有能结合ProteinA/G的IgG(包括非目标抗体,如动物自身产生的无关抗体),纯度通常在80%-95%。

    抗原亲和纯化:纯度最高。仅保留能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几乎去除所有非目标抗体、杂蛋白,纯化后产物以“特异性抗目标抗原的多克隆抗体”为主,纯度可达到95%以上,部分场景下能接近99%。

 

2、特异性差异:抗原亲和纯化>Protein A/G纯化>硫酸铵沉淀

    硫酸铵沉淀:特异性最低。纯化产物中包含大量非目标抗体和杂蛋白,用于检测(如ELISA、Western Blot)时易与样本中的其他成分非特异性结合,导致背景信号高、假阳性风险大。

    Protein A/G纯化:特异性中等。虽去除了杂蛋白,但保留了非目标IgG,若这些非目标IgG与检测样本中的成分存在交叉反应,仍会产生一定背景信号;仅适用于对特异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作为二抗的前体纯化)。

    抗原亲和纯化:特异性最高。纯化后的抗体仅针对目标抗原,与其他无关蛋白的交叉反应极少,检测时背景信号低、结果准确性高;适用于对特异性要求严格的场景(如免疫沉淀、免疫荧光定位)。

 

三、方法选择建议

    优先选抗原亲和纯化:若实验需要高特异性(如检测低丰度目标蛋白、避免交叉反应),且能提供足量纯抗原,即使成本较高,也建议选择此方法。

    次选Protein A/G纯化:若仅需获得高纯度IgG(无需严格特异性),或暂无法提供纯抗原(如抗原制备难度大),可选择此方法,兼顾纯度与操作便捷性。

    仅用硫酸铵沉淀:通常作为“预处理步骤”,而非最终纯化方法。例如,先通过硫酸铵沉淀浓缩样本中的抗体,再用Protein A/G或抗原亲和纯化进一步提纯,降低后续纯化的样本量压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