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结构与作用机理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取的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可以针对特定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其结构和作用机理如下:
结构:单克隆抗体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每条链上都含有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和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可变区包括抗原结合部位,决定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作用机理: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目标抗原结合,发挥以下作用:
中和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中和的作用,阻止疾病的发展。
免疫调节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细胞毒作用:某些单克隆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激活免疫细胞,促使其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从而起到细胞毒作用。
诊断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检测,如针对某种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特定的信号,用于病情的诊断和监测。
治疗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如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细胞或其他病理靶点,实现精准治疗。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多样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免疫治疗、诊断和药物研发等。

最新动态
-
11.07
DNA合成中“固相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不同孔径的载体树脂对DNA合成的片段长度有何限制?
-
11.07
合成的基因片段若需大规模扩增,选择“质粒载体克隆扩增”还是“PCR扩增”更合适?
-
11.06
体外转录法能否间接实现DNA合成?其通过RNA中间体反转录为DNA的流程中,需避免哪些影响DNA合成质量的因素?
-
11.06
基因合成在重组蛋白表达中起到什么关键作用?流程是怎样的?
-
11.06
基因合成的成本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
11.03
CO-IP实验常用的裂解液有哪些?成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11.03
以重组蛋白为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对蛋白的纯度、可溶性、完整性有什么要求?
-
11.03
合成基因序列若与参考序列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10.31
基因合成的“纯度等级”有什么区别?不同实验场景该如何选择?
-
10.30
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否初步判断长片段DNA合成产物的完整性?如何通过电泳结果排除片段断裂或非特异性组装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