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结构与作用机理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取的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可以针对特定抗原进行识别和结合。其结构和作用机理如下:
结构:单克隆抗体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每条链上都含有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和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可变区包括抗原结合部位,决定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作用机理: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目标抗原结合,发挥以下作用:
中和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中和的作用,阻止疾病的发展。
免疫调节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细胞毒作用:某些单克隆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上,激活免疫细胞,促使其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从而起到细胞毒作用。
诊断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诊断检测,如针对某种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特定的信号,用于病情的诊断和监测。
治疗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如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细胞或其他病理靶点,实现精准治疗。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多样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免疫治疗、诊断和药物研发等。
最新动态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
-
06.26
外泌体提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
06.26
外泌体鉴定的金标准方法有哪些?怎么操作?
-
06.25
植物外泌体与动物外泌体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
06.24
酵母单杂交技术在基因转录调控研究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
06.24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外泌体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
06.23
与其他基因表达或蛋白相互作用检测方法相比,双荧光实验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
-
06.23
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通常通过哪些直观的现象或指标来判断蛋白质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
06.23
组织样本提取外泌体前需要进行哪些预处理?
-
06.17
分子互作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