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P实验常用的裂解液有哪些?成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1-03 17:04:24

     裂解液的成分直接决定蛋白复合物能否稳定保留。CO-IP常用裂解液主要分非变性裂解液(最核心)、温和变性裂解液(降背景用)和特殊场景裂解液三类,成分和作用随实验需求差异明显。

一、非变性裂解液(常规CO-IP首选)

     非变性裂解液不含强变性剂,能最大程度保留蛋白间天然相互作用,是绝大多数CO-IP的基础选择。

     缓冲体系:主要用Tris-HCl或HEPES,作用是维持裂解液pH稳定(通常控制在7.4-8.0),避免pH波动导致蛋白变性或降解。

     离子强度调节剂:通常添加100-150mM的NaCl,作用是提供适宜离子环境,减少蛋白因疏水作用产生的非特异性聚集,同时避免高盐浓度导致目标蛋白沉淀。

     非离子型去污剂:常见0.5%的NP-40或1%的TritonX-100,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结构以释放胞内蛋白(包括膜结合蛋白),同时温和解离蛋白,不破坏天然蛋白复合物的结合状态。

     蛋白酶抑制剂:如PMSF或蛋白酶抑制剂鸡尾酒,作用是抑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内源性蛋白酶活性,防止目标蛋白被降解,保证蛋白复合物完整。

     磷酸酶抑制剂:若目标蛋白是磷酸化蛋白,会添加Na₃VO₄或NaF,作用是阻止磷酸酶水解蛋白上的磷酸基团,维持蛋白磷酸化状态及依赖磷酸化的相互作用。

     这类裂解液主要用于常规CO-IP,尤其适合检测酶与底物、受体与配体等天然蛋白相互作用,或需要保留膜蛋白、核蛋白复合物的场景。

二、温和变性裂解液(降低非特异性结合用)

     温和变性裂解液在非变性裂解液基础上添加低浓度变性剂,能减少杂蛋白干扰,同时尽量保留特异性强的蛋白相互作用。

     基础成分:包含非变性裂解液中的缓冲体系、NaCl、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保证基础的pH稳定和蛋白保护。

     关键差异成分:添加低浓度变性剂,常见0.1%的SDS或1-2M的尿素。

     0.1%SDS:作用是通过弱变性效果,解离蛋白间非特异性的疏水结合,减少背景杂带;因浓度低,通常不会破坏抗体与抗原、高亲和力蛋白复合物等特异性相互作用。

     1-2M尿素:作用是温和破坏蛋白的次级结构,降低非特异性结合,同时避免蛋白完全变性,维持核心相互作用。

     这类裂解液适合样品中杂蛋白多(如含大量白蛋白、组蛋白)、非特异性结合严重的场景,或目标蛋白与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较强(如共价结合)的情况。

 

三、特殊场景裂解液(针对性需求)

1、不含去污剂的裂解液

     成分:仅含缓冲体系、NaCl和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不含任何去污剂。
     作用:仅能溶解胞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不破坏细胞膜结构;主要用于检测胞质内可溶性蛋白的相互作用,避免膜蛋白等杂质干扰。

 

2、强变性裂解液(极少用于CO-IP)

     成分:含高浓度变性剂,如1%SDS或8M尿素。

     作用:会完全破坏蛋白复合物的非共价结合,仅极少数情况下用于检测不可逆的共价结合;常规CO-IP禁用,否则会导致目标复合物解离,实验失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