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隆抗体定制的采血方式与采血次数如何确定?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0-27 13:41:17

     多克隆抗体制备中,采血方式、次数需结合动物种类、免疫目的和伦理要求确定,单次抗血清量则完全依赖动物体重,具体细节如下:

一、采血方式的确定逻辑

     采血方式核心分两种,选择时主要看是“监测效价”还是“大量获取”,以及动物大小。

1耳缘静脉采血(或外周静脉采血,如兔耳缘、山羊颈静脉)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免疫过程中的效价监测,比如首次免疫后2-3周,需要判断动物是否产生足够抗体时。

     选择理由:操作简单、对动物创伤小,能重复采血,不会导致动物死亡。适合大动物(如2-3kg的新西兰大白兔、20-30kg的山羊),方便长期跟踪抗体浓度变化,直到效价达标(通常≥1:10000)。

     不适用情况:小动物(如20-25g的小鼠)外周静脉太细,血量少,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足量样本,也没必要用于监测。

 

2、心脏采血

     适用场景:仅用于终末大量采血,也就是抗体效价达标后,一次性获取最多抗血清的时候。

     选择理由:采血量远高于静脉采血,能最大化利用动物。尤其适合小鼠、大鼠这类小动物——它们总血量少,外周静脉采血几乎没意义,只能通过心脏采血获得可用量的抗血清。

     关键特点:采血后动物通常会因失血过多死亡,属于“一次性使用”,操作难度也更高,需要专业人员避免刺破心脏导致大出血。大动物(如兔)若需一次性大量采血,也可选择,但更常用静脉多次采血来兼顾效率。

二、采血次数的确定原则

     采血次数没有固定标准,完全跟着“免疫进度”和“动物类型”走,主要分两个阶段。

1、效价监测采血(1-3次)

     目的:确认动物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浓度是否够高。

     次数控制:首次免疫后2-3周采第一次;如果效价不够(比如<1:5000),就加强免疫1次,1-2周后再采第二次;最多采3次,直到效价达标,之后就进入大量采血阶段。

 

2大量采血(1-5次,看动物种类)

     大动物(兔、山羊):若用静脉采血,效价达标后每隔3-5天采1次,每次采血量不超过动物总血量的15%(避免过度失血),总共能采3-5次,直到抗体效价明显下降;若用心脏采血,就只采1次终末血。

     小动物(小鼠、大鼠):总血量太少,只能采1次心脏终末血,无法多次采。

 

三、单次抗血清量的参考范围

     抗血清是血液离心后去除红细胞的上清液,体积约为采血量的50%-70%,具体量因动物体重不同差异很大。

     1新西兰大白兔(2-3kg):耳缘静脉单次采10-20mL血液,能获得5-14mL抗血清;心脏终末采血能采80-120mL血液,对应40-84mL抗血清。

     2小鼠(20-25g):只能心脏采血,单次采0.8-1.2mL血液,仅能获得0.4-0.8mL抗血清。

     3大鼠(200-300g):心脏采血单次采5-10mL血液,能获得2.5-7mL抗血清;若用静脉采血,单次最多只能采0.5-1mL血液,抗血清量更少,几乎不用。

     4山羊(20-30kg):通过颈静脉采血,单次采50-100mL血液,能获得25-70mL抗血清,可重复采4-6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