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酵母自激活3at作用
酵母自激活3AT(3-aminotriazole)作用的验证通常是通过酵母生长实验来实现的。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实验方案:
选择恰当的酵母菌株:酵母菌株需要具有Histidine biosynthesis pathway缺失或非功能性突变,使得其依赖外源性补体剂Histidine来合成His蛋白。例如,常用的菌株有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H109和Y187。
构建实验质粒:将兴趣基因插入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常用的载体包括pGBKT7和pGADT7等。
转化酵母菌株: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转化到所选的酵母菌株中,可选使用化学转化、电转化等方法。
初步筛选:将转化后的酵母菌进行初步筛选,如可选用SD/-Trp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
3AT浓度优化:取上述初步筛选的酵母菌,调整不同浓度的3AT,如 0mM、0.1mM、0.25mM、0.5mM、1mM、2.5mM、5mM等,观察不同3AT浓度下菌落生长情况。
菌落生长记录:将酵母菌株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3AT的培养基上,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状况。如果目标基因的表达可以补充酵母突变,使其恢复生长,那么在一定浓度(通常为0.5mM或1mM)的3AT下会观察到正常的菌落生长现象。
阳性对照:使用一些已知具有自激活性的蛋白进行验证,以证实该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酵母自激活3AT作用的验证时,应选择适当的酵母菌株、构建正确的表达质粒、优化3AT浓度等实验条件。此外,为了确保实验可靠性,可以重复性进行实验,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
最新动态
-
04.27
探秘表观遗传测序服务的多元世界
-
04.27
CUT&TAG技术:解析染色质奥秘的有力工具
-
04.25
ATAC-seq技术深度解析:探索染色质可及性的奥秘
-
04.25
CH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全面解析
-
04.18
ATAC-seq与其他研究染色质可及性的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
04.18
ATAC-seq实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
04.18
ATAC-seq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
04.18
ATAC-seq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
04.18
在进行CUT&TAG实验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
04.18
CUT&TAG实验的成本相对较高,有没有降低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