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P实验中,如何避免抗体重链/轻链对Western Blot结果的干扰?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05-19 15:37:59

解决方案:

    选择去 IgG 二抗:使用针对抗体种属的 去 IgG HRP 二抗(如抗小鼠 IgG H&L(HRP),但预先吸附过小鼠 IgG);

    分子量区分:若靶蛋白与抗体重链(~55 kDa)/ 轻链(~25 kDa)分子量差异大,可通过调整电泳分离范围避开;

    阴性对照验证:IgG 对照中出现的条带需排除为抗体链干扰。

 

一、抗体重链 / 轻链干扰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1.1 抗体重链 / 轻链的结构特征

    基本结构:

        抗体由两条重链(Heavy Chain, HC,约 50 kDa)和两条轻链(Light Chain, LC,约 25 kDa)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

        重链可分为 IgG、IgM、IgA 等类型,其中 CoIP 常用的 IgG 类抗体重链分子量约为 50-55 kDa(如小鼠 IgG1 重链 50 kDa,IgG2a 重链 55 kDa)。

        轻链分为 κ 型(25 kDa)和 λ 型(23 kDa),哺乳动物中 κ 型占主导(约 60%-70%)。

    电泳行为:在 SDS-PAGE(还原条件)中,抗体的二硫键被破坏,重链和轻链分离,分别呈现 50 kDa 和 25 kDa 的特征条带。

 

1.2 干扰产生的核心机制

    内源性抗体污染:

        细胞样本(如免疫细胞、肿瘤组织)中可能存在内源性免疫球蛋白(如 B 细胞分泌的 IgG),其重链 / 轻链会与 Protein A/G 磁珠非特异性结合,导致 WB 背景。

        案例:在免疫细胞(如 Splenocytes)的 CoIP 实验中,内源性小鼠 IgG 的重链(55 kDa)可能与抗小鼠 IgG 的二抗交叉反应,形成干扰条带。

    外源性抗体残留:
        一抗残留:IP 步骤中未充分洗涤的一抗(如小鼠 IgG 抗体)会与 WB 二抗(如抗小鼠 IgG-HRP)结合,在 50 kDa 和 25 kDa 位置产生强信号。

        二抗交叉反应:二抗(如抗小鼠 IgG)可能识别样本中其他物种的免疫球蛋白(如大鼠 IgG 的重链),引发非特异性结合。

    磁珠结合非特异性:

        Protein A/G 磁珠除与抗体 Fc 段结合外,还可能通过静电作用吸附样本中的杂蛋白(如血清中的白蛋白),部分杂蛋白分子量接近抗体重链 / 轻链,导致假阳性条带。

 

1.3 干扰在 WB 中的典型表现

    特征条带位置:

        重链干扰:50-55 kDa(与目标蛋白分子量接近时易混淆,如常见的 50 kDa 蛋白 p53、AKT)。

        轻链干扰:25 kDa(可能与小分子蛋白如 β-actin 的降解产物重叠)。

    对照组表现:

        阴性对照(IgG IP 组):若使用小鼠 IgG 作为同型对照,其重链 / 轻链会在 50 kDa 和 25 kDa 处出现明显条带,可能掩盖真实互作蛋白的信号。

        Input 对照:通常无重链 / 轻链条带(除非样本中存在内源性抗体),但若 Input 未加 Loading Buffer 煮沸,可能因抗体未完全变性而残留高分子量复合物。

 

二、抗体重链 / 轻链干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2.1 实验设计阶段的预防策略

2.1.1 一抗物种与二抗的交叉匹配优化

    原则:避免二抗与样本中内源性抗体的物种来源重叠。

    推荐组合:  

样本来源

一抗物种

二抗选择 原理
小鼠细胞 / 组织

兔单抗 / 多抗

抗兔 IgG-HRP 小鼠内源性 IgG 不与抗兔二抗反应
人源细胞 / 组织

大鼠单抗

抗大鼠 IgG-HRP 人血清中无大鼠 IgG 交叉反应
混合物种样本

山羊多抗

抗山羊 IgG-HRP 减少与常见实验动物抗体的交叉反应

    禁忌组合:小鼠样本 + 小鼠一抗 + 抗小鼠二抗(易引发内源性 IgG 与一抗的双重干扰)。

 

2.1.2 选择片段化抗体或修饰型抗体

    Fab 片段抗体:

        结构:仅含抗原结合片段(Fab),去除 Fc 段,无法与 Protein A/G 磁珠结合。

        优势:完全消除 IP 过程中抗体残留对 WB 的干扰,适用于严格的互作验证(如临床样本检测)。

        局限性:成本较高,且部分厂商仅提供特定靶点的 Fab 片段抗体(如 Abcam 的某些产品线)。

    生物素标记抗体:

        操作流程:IP 使用生物素标记的一抗,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捕获,WB 时用 HRP 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检测,避免二抗与抗体轻链 / 重链结合。

        注意事项:需确保生物素标记不影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活性,预实验需验证标记效率(如 ELISA 法)。

 

2.1.3 同型对照的合理选择

    错误做法:直接使用与一抗同物种的 IgG 作为阴性对照(如小鼠一抗用小鼠 IgG 对照),会引入相同的重链 / 轻链干扰。

    改进方案:

        种属交叉对照:若一抗为小鼠 IgG1,对照可选用大鼠 IgG2a(需确认样本中无大鼠源性抗体污染)。

        亚型特异性对照:使用同物种但不同亚型的抗体(如小鼠 IgG2b 对照小鼠 IgG1 一抗),减少 Fc 段结构相似性导致的干扰。

 

2.2 实验操作阶段的干扰消除技术

2.2.1 裂解液的预清除处理

    原理:通过 Protein A/G 磁珠预先吸附样本中的内源性抗体及杂蛋白,降低非特异性结合。

    操作步骤:

        细胞裂解液离心取上清后,加入 50 μL Protein A/G 磁珠(预先用 PBS 洗 3 次);

        4℃旋转孵育 1 小时(或过夜),离心去除磁珠,取上清进行 IP 实验;

        优化点:若样本为小鼠来源,可在预清除液中加入 10 μg/mL 小鼠 IgG(封闭磁珠的 Fc 结合位点)。

    效果验证:预清除前后的裂解液进行 WB 检测,观察 50 kDa 和 25 kDa 条带强度是否显著降低。

 

2.2.2 IP 洗涤步骤的强化

    标准洗涤流程:

        IP 孵育完成后,用含 0.1% Tween-20 的 PBST 洗涤磁珠 5 次,每次 5 分钟,4℃旋转;

        最后一次洗涤后,用 1×PBS 快速漂洗一次(减少 Tween-20 残留对后续电泳的影响)。

    高严谨性洗涤方案:

        若背景仍高,可在洗涤液中加入 500 mM NaCl(增强离子强度)或 0.5% 脱氧胆酸钠(增加去污能力),但需注意高盐或强去污剂可能破坏弱互作。

 

2.2.3 抗体 - 磁珠复合物的封闭处理

    封闭剂选择:

        BSA 封闭:IP 完成后,向磁珠复合物中加入 5% BSA(用 PBS 配制),4℃孵育 30 分钟,封闭磁珠表面未结合的位点。

        非免疫 IgG 封闭:加入 10 μg/mL 与一抗同物种的非免疫 IgG,竞争磁珠的 Fc 受体结合位点。

    机制:通过空间位阻减少二抗与残留一抗的非特异性结合,尤其适用于多克隆抗体的 IP 实验。

 

2.3 电泳与 Western Blot 阶段的优化

2.3.1 SDS-PAGE 的参数调整

    提高上样量分辨率:

        使用 10%-12% 的分离胶(经典配方),可有效分离 50 kDa(重链)与常见目标蛋白(如 60 kDa 的 ERK);

        对于轻链(25 kDa)与小分子蛋白的区分,可改用 15% 分离胶(如检测 18 kDa 的 Caspase-3 时)。

    延长电泳时间:

        在恒压条件下(如 80 V→120 V),将溴酚蓝前沿跑至胶底(约 2 小时),确保重链 / 轻链与目标蛋白充分分离。

 

2.3.2 二抗的特异性增强策略

    使用 Fab 片段二抗:

        二抗仅保留 Fab 段(识别一抗的抗原结合区域),去除 Fc 段,避免与样本中内源性抗体的 Fc 段交叉反应。

        供应商:Jackson ImmunoResearch 提供多种物种的 Fab 片段二抗(如 AffiniPure F (ab')₂ Fragment of Goat Anti-Mouse IgG (H+L))。

    预吸附二抗:

        操作:将二抗与同物种 IgG 预先孵育(如 1 μg 二抗 + 10 μg 小鼠 IgG,室温 30 分钟),中和二抗中针对 Fc 段的抗体成分。

        适用场景:紧急情况下无 Fab 片段二抗时的替代方案。

 

2.3.3 化学发光检测的优化

    缩短曝光时间:

        抗体重链 / 轻链通常为高丰度蛋白,曝光 10-30 秒即可显影,而目标互作蛋白可能需更长曝光(如 1-5 分钟)。

        策略:先进行短时间曝光记录抗体干扰条带,再延长曝光检测目标蛋白,避免过度曝光导致信号重叠。

    使用近红外荧光检测:

        采用红外荧光二抗(如 IRDye 800CW 抗兔 IgG),通过 Odyssey 成像系统检测,利用荧光信号的特异性降低化学发光的背景干扰。

        优势:可同时检测重链 / 轻链(通道 1)和目标蛋白(通道 2),通过软件分离信号(如 LI-COR Odyssey 软件的双通道分析)。

 

2.4 分子生物学层面的高级解决方案

2.4.1 敲除内源性抗体基因

    适用模型:基因编辑细胞系(如 CRISPR-Cas9 敲除小鼠 B 细胞的 IgG 重链基因 IgH)。

    操作流程:

        设计靶向 IgH 恒定区的 sgRNA,转染至小鼠 B 细胞系(如 CH12.F3);

        通过流式细胞术筛选 IgG 阴性克隆,验证内源性 IgG 表达缺失;

        在该细胞系中进行 CoIP 实验,彻底消除内源性抗体重链干扰。

    局限性:仅适用于可基因编辑的细胞系,且需耗费较长时间构建模型。

 

2.4.2 表位标签融合蛋白技术

    策略:将目标蛋白与表位标签(如 Flag、HA、Myc)融合表达,使用标签抗体进行 IP,避免内源性抗体干扰。

    优势:

        标签抗体(如兔抗 Flag)与样本中内源性抗体无交叉反应;

        可选择非 IgG 类型的抗体(如兔抗 Flag 的 IgM 型抗体),进一步减少重链干扰(IgM 重链分子量约 70 kDa,与 IgG 重链分离)。

    注意事项:标签需位于蛋白非功能域,避免影响蛋白互作(如将 Flag 标签添加至目标蛋白 C 端,预实验通过 CoIP-WB 验证互作效率)。

 

2.4.3 种属间抗体交叉回避

    跨物种 IP-WB 策略:

        IP 抗体:选择大鼠来源抗体(如抗小鼠蛋白的大鼠单抗);

        WB 二抗:使用抗大鼠 IgG-HRP,避免与小鼠内源性 IgG 交叉反应。

    经典案例: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研究蛋白互作时,采用大鼠抗小鼠 CD45 抗体进行 IP,WB 用抗大鼠 IgG 检测,成功排除小鼠 IgG 的重链干扰(图 1)。

 

三、不同干扰场景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3.1 场景一:内源性 IgG 高表达的样本(如脾细胞、血浆)

    核心问题:样本中存在大量 B 细胞分泌的 IgG(小鼠脾细胞中约 10% 细胞为浆细胞,分泌 IgG)。

    解决方案组合:

        预清除 + Fab 片段抗体:

            裂解液用 Protein G 磁珠预清除内源性 IgG;

            IP 使用兔抗目标蛋白的 Fab 片段抗体,避免与 Protein G 结合。

        同位素标记差异分析:

            用 SILAC 技术标记细胞(如轻链 Arg/Lys vs. 重链 Arg/Lys₆),将 IgG IP 组(含内源性 IgG 干扰)与目标抗体 IP 组进行质谱分析,通过同位素峰差异排除干扰蛋白。

 

3.2 场景二:一抗与目标蛋白分子量接近(如目标蛋白 55 kDa,小鼠 IgG 重链 55 kDa)

    核心问题:重链条带与目标蛋白条带重叠,无法通过电泳分离。

    解决方案组合:

        抗体亚型切换:换用小鼠 IgG1 抗体(重链 50 kDa),与目标蛋白 55 kDa 形成 5 kDa 分子量差异,可通过 10% SDS-PAGE 分离。

        化学交联 + 非还原电泳:

            用 DSS 交联剂固定蛋白互作,保持抗体 - 抗原复合物为完整 IgG(150 kDa);

            进行非还原 SDS-PAGE(不添加 β- 巯基乙醇),使重链 / 轻链保持二硫键连接,迁移至 150 kDa 位置,与目标蛋白(55 kDa)完全分离。

 

3.3 场景三:二抗交叉反应导致的多物种样本干扰(如人 - 鼠嵌合细胞)

    核心问题:人细胞中表达的鼠源抗体(如嵌合抗体)与抗小鼠二抗结合,产生非特异性信号。

    解决方案组合:

        种属特异性二抗吸附:

            将抗小鼠二抗与人类 IgG 预孵育,中和二抗中针对人 IgG Fc 段的交叉反应抗体。

       单细胞 CoIP 技术:

            使用显微操作分离单细胞,裂解后直接进行 IP-WB,减少混合细胞中异源抗体的干扰(适用于稀有细胞研究,如循环肿瘤细胞)。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的黄金标准

4.1 干扰排除的验证指标

    阴性对照的严格性:

        同型对照 IP 组的 WB 结果中,50 kDa 和 25 kDa 条带应显著低于目标抗体 IP 组(若使用 Fab 片段抗体,同型对照应无任何条带)。

    Input 与 IP 样本的分子量匹配:

        目标蛋白在 Input 中的条带位置应与 IP 样本中去除重链 / 轻链干扰后的条带位置一致(排除抗体片段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4.2 结果呈现的规范表述

    干扰条带的标注:在 WB 图中用星号(★)标注抗体重链 / 轻链条带,并在图注中说明 “非特异性条带为 IgG 重链 / 轻链”。

    灰度分析的扣除方法:使用 ImageJ 软件对目标条带进行定量时,需在邻近区域(无条带处)设置背景值,扣除抗体干扰的信号强度。

 

五、总结:抗体重链 / 轻链干扰的 5 层防御体系

防御层级

策略类别

具体方法 适用阶段
第一层

抗体选择优化

种属交叉抗体、Fab 片段抗体、表位标签抗体 实验设计阶段
第二层

样本预处理

预清除、高严谨洗涤、封闭处理 实验操作阶段
第三层

电泳分离强化

梯度胶、非还原电泳、延长电泳时间 检测阶段
第四层

二抗特异性增强

Fab 片段二抗、预吸附二抗、近红外荧光检测 检测阶段
第五层

分子模型构建

基因敲除内源性抗体、跨物种细胞系 长期模型准备

    通过上述多层次策略的联合应用,可系统性解决抗体重链 / 轻链对 CoIP-Western Blot 的干扰问题。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样本特性、抗体类型及实验室条件进行组合优化,必要时通过预实验对比不同方案的干扰水平(如设置预清除组 vs. 未预清除组的 WB 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对于高难度样本(如临床组织样本),建议采用 “Fab 片段抗体 + 近红外荧光检测” 的双重保险策略,最大限度提升数据质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