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隆抗体定制中,抗原用量需根据宿主物种和免疫方案确定,兔、羊分别需要多少量的重组蛋白或多肽抗原?
在多克隆抗体制备中,兔和羊对重组蛋白或多肽抗原的用量需求因宿主物种的免疫应答特性、抗原免疫原性及免疫方案(如免疫次数、佐剂使用)存在差异,以下为常规参考范围:
一、兔的抗原用量
1、重组蛋白抗原:
兔的单次免疫剂量通常为50-200μg。初次免疫(基础免疫)可采用较高剂量(100-200μg),配合弗氏完全佐剂增强免疫原性;后续加强免疫(一般3-4次)可降至50-100μg,使用弗氏不完全佐剂。若蛋白免疫原性较强(如含多个表位的全长蛋白),可适当减少至50μg/次;免疫原性较弱(如小分子重组蛋白)则需提高至150-200μg/次。
2、多肽抗原:
多肽因分子量小、免疫原性较弱,需通过与载体蛋白(如BSA、KLH)偶联增强应答,单次免疫剂量通常为100-300μg(按偶联后的总抗原量计算)。初次免疫常用200-300μg,加强免疫可维持100-200μg,且需保证佐剂充分乳化以延长抗原呈递时间。
二、羊的抗原用量
羊作为较大型宿主,免疫应答所需抗原量高于兔,且其血清产量更高(单次采血可达几十毫升),适合规模化制备。
1、重组蛋白抗原:
单次免疫剂量通常为200-500μg。初次免疫用300-500μg(配合完全佐剂),加强免疫用200-300μg(不完全佐剂)。若蛋白分子量较大(>50kDa)或免疫原性强,可降至200-300μg/次;弱免疫原性蛋白需增至400-500μg/次。
2、多肽抗原:
偶联后的多肽抗原单次用量为300-600μg。初次免疫需400-600μg以启动有效免疫应答,后续加强免疫可维持300-500μg,同时需注意佐剂与抗原的比例(通常1:1体积比乳化),避免因剂量不足导致抗体效价偏低。
3、关键影响因素
免疫周期:若免疫次数增加(如6-8次),单次剂量可适当降低,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免疫耐受;
抗原纯度:纯度低(含杂蛋白)时需提高用量,以保证有效抗原的实际摄入;
目标效价:若需高滴度抗体(如ELISA效价>1:10⁵),可在加强免疫后期适当追加1-2次较高剂量(接近初次免疫水平)。
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抗原特性(如稳定性、毒性)和预免疫结果(如血清效价监测)动态调整,以平衡免疫效果与抗原成本。
最新动态
-
10.15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抗原用量需根据宿主物种和免疫方案确定,兔、羊分别需要多少量的重组蛋白或多肽抗原?
-
10.15
DNA合成的“切割与脱保护”环节中,如何避免剧烈反应导致的碱基脱落?需控制哪些关键参数?
-
10.15
合成的基因片段若需插入载体,设计时如何匹配载体的酶切位点?需要避免什么问题?
-
10.14
siRNA合成的最终产物中出现碱基缺失,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10.14
如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DNA合成产物的纯度?HPLC的洗脱条件(如梯度、流速)如何区分全长DNA与短片段杂质?
-
10.14
病毒样颗粒VLP制备中,衣壳蛋白mRNA的合成如何匹配VLP组装的需求?序列设计有何特殊要求?
-
10.14
多克隆抗体定制时,首次免疫与加强免疫的抗原剂量是否相同?通常如何调整以提升效价?
-
09.30
免疫过程中若动物出现异常,多克隆抗体定制需如何调整方案?是否会影响最终抗体产量?
-
09.30
滚环扩增(RCA)技术能否用于长片段DNA合成?其通过环形模板实现DNA合成的原理与PCR扩增有何不同?
-
09.30
体外转录法siRNA合成后,为何必须进行DNase和磷酸酶处理?这些步骤如何影响siRNA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