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IHC)实验步骤
IHC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以下是一般的IHC实验步骤: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是通过组织切片或细胞制备薄片来获取组织样本。
固定组织样本: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福尔马林)将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结构。
抗原回复:将组织样本进行抗原回复处理,以增强抗原的可用性。这一步通常涉及样本的加热处理(如高温蒸压或酶消化)。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抗体或其他方法,阻断组织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孵育一抗: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特异性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这一步通常需要将载玻片放入含有一抗的缓冲液中,并进行适当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一抗和非特异性结合物。
孵育二抗:使用与一抗体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如兔抗小鼠IgG)与一抗结合。二抗通常标记有染色剂(如酶、荧光剂等)。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二抗体。
可视化:根据染色剂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可视化。例如,如果使用酶作为染色剂,则可以使用底物进行染色反应,形成可见的染色产物。
盖玻片:使用透明封盖胶或其他材料将载玻片盖好,以保护样本。
以上是一般的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抗体选择和仪器设备等而有所不同。在进行实验前,请确保阅读并遵循相关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最新动态
-
06.27
Foods | 黑果枸杞类外泌体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HT22细胞中AB诱导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
06.23
科研小白必看的Co-IP结果解读
-
06.19
史上最全的ATAC-seq实验技术详解
-
06.19
INT J NANOMED | 源自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
06.19
Nutrients |葱衍生的外泌体样纳米颗粒可防止谷氨酸触发的铁性细胞死亡
-
06.09
表观遗传学”新宠“ - CUT&Tag技术
-
06.09
蛋白互作研究利器:Co-IP实验的核心要点
-
06.09
Int J Nanomedicine|连翘来源外泌体:一种用于有效肿瘤光动力治疗的新型天然光敏剂
-
06.09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石榴来源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潜力
-
05.21
【避坑指南】EMSA实验全攻略 梯度探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