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荧光素酶互补实验步骤
裂解荧光素酶互补实验(Split-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Assay)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基于光产生原理。下面是该实验的基本步骤:
构建报告基因:将感兴趣的两个蛋白质分别与荧光素酶的N端和C端进行融合,得到两个融合蛋白质的表达载体。这两个融合蛋白质是预期要研究其相互作用的目标。
转染细胞:将构建好的融合蛋白质表达载体转染至目标细胞中。
细胞培养:将转染后的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以确保融合蛋白质的表达和折叠。
加入底物:在培养后的细胞中加入荧光素酶的底物(如D-luciferin)。如果两个融合蛋白质相互作用,荧光素酶的N端和C端会靠近并形成完整的酶活性,从而催化底物产生发光的荧光素。
检测光信号:使用荧光成像仪或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设备,检测细胞中产生的荧光素发光信号。如果两个融合蛋白质相互作用,则会观察到荧光素发光信号的增加。
通过观察产生的荧光素发光信号的强弱和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融合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该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筛选相互作用伙伴等。需要注意的是,裂解荧光素酶互补实验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其结果可能会受到细胞环境、蛋白质局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结果解读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最新动态
-
09.30
免疫过程中若动物出现异常,多克隆抗体定制需如何调整方案?是否会影响最终抗体产量?
-
09.30
滚环扩增(RCA)技术能否用于长片段DNA合成?其通过环形模板实现DNA合成的原理与PCR扩增有何不同?
-
09.30
体外转录法siRNA合成后,为何必须进行DNase和磷酸酶处理?这些步骤如何影响siRNA的活性?
-
09.30
基因合成中“错误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常用的错误校正方法有哪些?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高通量筛选用DNA文库(如sgRNA文库)的DNA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DNA合成的成本与文库多样性?
-
09.29
RNA合成产物的二级结构过强导致电泳条带异常,可通过哪些预处理?
-
09.29
合成多肽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多肽序列设计需规避哪些风险?
-
09.28
基因合成在“定点突变”实验中,相比传统PCR定点突变法,有什么优势?(如多位点突变、大片段插入/缺失)
-
09.28
用于基因治疗的DNA合成产物,除序列正确性外,还需检测哪些指标(如内毒素、宿主菌残留、降解产物)以符合GM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