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信号通路活性的定量检测方法
双荧光素酶技术可以用于定量检测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以下是一般的步骤:
构建信号通路响应元件(RE):首先需要设计并合成一个感兴趣的信号通路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 RE),它是一段包含响应因子结合位点的基因启动子序列。该序列会在响应因子与其结合后,激活或抑制报告基因的转录。常见的响应因子包括激酶、转录因子等。
构建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将报告基因连接到RE上,构建一个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这个载体包括一个荧光素酶基因和一个Renilla luciferase基因,用于作为内参基因。
转染细胞:将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转染到某些特定的细胞系,其中常见的细胞系包括HEK 293、HeLa等。转染条件包括可以使细胞高效表达表达载体的转染反应体系、细胞密度、转染时间等。
不同条件下的处理:将细胞分为不同的处理组,例如对照组、药物处理组、基因敲除组等。针对某种信号通路,可以根据留下某种目的基因的表达上升或下降来判断活性。
检测荧光:在不同的处理组中加入Luciferase底物(如荧光素),与Renilla luciferase底物(如共轭甲基琥珀酸酯),然后分别测量发出的荧光强度。这两个荧光素酶产生的荧光强度比例可以用于计算相对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信号通路活性的变化。通过对所有处理组的比较,可以推断该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程度。
双荧光素酶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敏、可定量且具有高通量的方法,用于检测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信号通路调控的细节机制、开发新药物以及筛选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等。
最新动态
-
07.29
检测外泌体蛋白标志物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
07.29
动态光散射DLS用于外泌体鉴定的原理和局限性是什么?
-
07.28
以细菌致病机制研究为例,如何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细菌毒力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
07.25
培养基上观察到酵母细胞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是什么原因导致?
-
07.25
怎么优化酵母单杂交的文库质量,提高筛选效率?
-
07.24
抗体标记ELISA试剂盒HRP与AP标记物的选择原则?
-
07.23
怎么利用DNA pulldown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07.22
在动物细胞实验中,血清对双荧光实验有什么影响?
-
07.22
LCA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蛋白?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