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自激活原理
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其自激活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表达载体构建:首先,需要构建两个表达载体,一个携带目标蛋白的DNA结合域(DBD,DNA-Binding Domain),另一个携带潜在相互作用蛋白的激活域(AD,Activation Domain)。
制备酵母菌株:使用不含特定蛋白的酵母菌株,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转化表达载体:将DBD和AD载体分别导入酵母菌中,并确保它们能够进行正常的转录和翻译。
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如果目标蛋白与潜在相互作用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则DBD与AD结合,形成功能完整的转录因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这通常依赖于报告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与转录因子结合,从而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报告基因检测: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例如利用荧光素酶或β-半乳糖苷酶的荧光或颜色变化。
自激活是指目标蛋白自身能够在无潜在相互作用蛋白存在的情况下与AD结合,从而导致报告基因的表达。为了减少自激活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组,包括测定目标蛋白与DBD载体的结合以及目标蛋白与AD载体的结合。只有在目标蛋白与DBD和AD载体都能够结合时,才可以判断目标蛋白与潜在相互作用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
不同蛋白质的自激活特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时需要谨慎设计和解读结果。
最新动态
-
11.03
CO-IP实验常用的裂解液有哪些?成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11.03
以重组蛋白为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对蛋白的纯度、可溶性、完整性有什么要求?
-
11.03
合成基因序列若与参考序列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10.31
基因合成的“纯度等级”有什么区别?不同实验场景该如何选择?
-
10.30
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否初步判断长片段DNA合成产物的完整性?如何通过电泳结果排除片段断裂或非特异性组装的问题?
-
10.30
多克隆抗体定制前需明确哪些核心需求?
-
10.27
多克隆抗体定制能否通过“分段设计抗原”实现对特定结构域的抗体富集?
-
10.27
多克隆抗体定制的采血方式与采血次数如何确定?
-
10.27
DNA合成的每一步偶联反应效率通常需达到多少才能保证全长产物比例?偶联效率低会导致DNA合成产物中出现哪些杂质?
-
10.27
酶促切割法进行siRNA合成的基本流程是什么?为何更适合制备siRNA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