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基因序列设计时,需要提前规避哪些风险序列?
基因序列设计需重点规避重复序列、发夹结构、高GC/AT区域等6类风险序列,避免影响扩增、克隆、表达等下游实验效率。
一、需重点规避的风险序列及危害
1.重复序列
类型包括同向重复、反向重复、串联重复(如(AT)n、(CGG)n)。
危害:导致PCR扩增时引物结合紊乱、DNA聚合酶滑移,引发碱基缺失/插入;克隆时易发生载体-目的基因重组错误,甚至序列丢失。
2.二级结构相关序列
核心是发夹结构(茎环结构),当序列中互补碱基连续配对(如≥6个互补碱基),易形成稳定茎环。
危害:阻碍PCR引物结合和延伸,降低扩增效率;转录时影响RNA聚合酶移动,导致转录终止或mRNA折叠异常。
3.极端GC/AT含量区域
高GC区域(GC含量>65%):易形成GC二聚体、链内交联,导致PCR扩增困难、测序峰图紊乱。
高AT区域(AT含量>75%):DNA双链稳定性差,PCR中易解链不完全,克隆时重组效率低。
4.酶切位点相关序列
规避载体多克隆位点(MCS)中的酶切位点,避免目的基因插入时被误切;同时避免目的基因内部出现与克隆酶、鉴定酶相同的位点。
危害:导致目的基因断裂、载体自连或重组子构建失败。
5.启动子/终止子同源序列
避免目的基因中出现与表达载体同源的启动子片段、终止子序列(如TAA、TAG、TGA重复)。
危害:引发转录干扰,导致目的基因表达沉默或异常终止。
6.其他风险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如EcoRⅠ、BamHⅠ的识别序列)、重复酶切位点。
毒性序列(如某些细菌毒素基因片段)、稀有密码子簇(影响蛋白翻译效率)。

二、规避与优化策略
序列分析工具:使用Primer Premier、OligoCalc、SnapGene等工具,预测重复序列、二级结构(发夹结构的ΔG<-5kcal/mol需优化)、GC含量(理想范围40%-60%)。
序列改造原则: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同义突变,保持氨基酸序列不变(蛋白表达目的),破坏重复碱基配对或二级结构。
分段设计:超长基因(>3kb)可分段设计,每段避免出现连续风险序列,分段处避开重复或二级结构区域。
引物结合区优化:确保引物结合区域无二级结构、无重复序列,GC含量控制在45%-55%,避免引物二聚体。
三、实操验证要点
设计完成后,通过BLAST比对确认序列无同源性干扰(如与载体、宿主基因组的非特异性同源)。
小片段序列可直接合成验证,长片段建议分段合成后拼接,降低合成失败风险。
最新动态
-
11.13
疏水抗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纯化时易出现沉淀,需调整哪些缓冲液条件?
-
11.13
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否初步判断合成基因的完整性?如何通过电泳结果排除“片段断裂”或“非特异性条带”问题?
-
11.13
进行基因序列设计时,需要提前规避哪些风险序列?
-
11.11
难表达或毒性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有哪些替代方案?
-
11.11
CAR-T细胞治疗中,CAR基因的合成有哪些特殊要求?
-
11.11
植物基因工程用于农杆菌转化的目的基因DNA合成,需在序列设计上考虑哪些植物特异性因素?
-
11.11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能否通过“预免疫”减少抗载体抗体的产生?
-
11.10
难表达或毒性抗原的多克隆抗体定制,有哪些替代方案?
-
11.10
科研级与临床前研究级的多克隆抗体定制在质量标准(如内毒素、无菌性)上有何差异?
-
11.07
DNA合成中“固相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不同孔径的载体树脂对DNA合成的片段长度有何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