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抗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纯化时易出现沉淀,需调整哪些缓冲液条件?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1-13 17:25:01

    通过调整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添加增溶剂(甘油/乙二醇)、稳定剂(BSA/非离子去污剂),可有效抑制疏水抗体沉淀,同时保留抗体活性。

 

一、缓冲液核心条件调整

1.pH值优化

    选择抗体等电点(pI)±1.0的pH范围,避免pH接近pI导致抗体疏水基团暴露、聚集沉淀。

    常用pH范围为7.0-8.0,优先选用Tris-HCl缓冲液(pH稳定性强),或PBS缓冲液(生理环境适配性好)。

    避免pH低于6.0或高于9.0,极端pH会破坏抗体构象,加重沉淀。

 

2.离子强度调整

    维持低至中等离子强度(10-50mMNaCl),降低疏水相互作用引发的聚集。

    避免高盐浓度(>150mMNaCl),高盐会破坏抗体表面水化层,促进蛋白沉淀。

    可添加5-10mMEDTA,螯合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介导的抗体交联聚集。

 

3.增溶剂添加

    甘油:终浓度10%-30%,通过降低溶液介电常数、增强抗体水化作用抑制沉淀,且不影响抗体活性。

    乙二醇:终浓度5%-15%,效果与甘油类似,适合对甘油敏感的纯化体系。

    注意:增溶剂需在低温(4℃)下添加,避免高温导致抗体变性。

 

4.稳定剂与去污剂搭配

    非离子去污剂:添加0.01%-0.1%Tween-20或TritonX-100,通过疏水基团结合抗体表面疏水位点,阻止聚集。

    蛋白稳定剂:添加1%-2%BSA或0.5%-1%明胶,利用载体蛋白包裹抗体疏水区域,减少沉淀。

    避免使用离子型去污剂(如SDS),会破坏抗体结构导致失活。

二、纯化过程辅助优化

    全程低温操作:所有缓冲液预冷至4℃,纯化过程在冰浴或低温层析柜中进行,降低抗体疏水聚集速率。

    样品浓度控制:抗体洗脱后浓度不宜过高(建议<1mg/mL),浓度过高易导致疏水相互作用增强,可直接用含增溶剂的缓冲液稀释。

    缓冲液更换:纯化后通过透析或凝胶过滤(如Superdex75)更换至最终储存缓冲液,去除可能引发沉淀的杂质(如游离抗原、高盐)。

 

三、沉淀应急处理方案

    若出现轻微沉淀,可4℃、12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继续纯化,同时调整缓冲液pH或增加增溶剂比例。

    若沉淀严重,需重新优化缓冲液条件(优先调整pH和甘油浓度),或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可溶性抗体与聚集沉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