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试剂盒定制时,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如何优化提升检测灵敏度?
优化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需遵循“抗原-抗体最优结合摩尔比”原则,通过棋盘滴定法筛选,同时配合包被条件调整,实现检测灵敏度最大化。
1、核心优化方法:棋盘滴定法
设计抗原包被浓度梯度(通常0.1–10μg/mL,间隔2–3倍,如0.1、0.3、1、3、10μg/mL),覆盖“过量-适宜-不足”范围。
对应设置检测抗体稀释梯度(通常1:500–1:10000,间隔2–4倍,如1:1000、1:2000、1:4000、1:8000)。
固定其他条件(包被时间、孵育温度、酶标二抗浓度等),进行ELISA检测,计算各组合的OD值和信噪比(信号OD/空白OD)。
选择“信噪比最高、OD值在0.8–1.5(处于标准曲线线性段)”的组合作为最优条件。

2、抗原包被的关键调整
包被液pH优先选择9.6碳酸盐缓冲液(常规蛋白),酸性蛋白可用pH7.2–7.4PBS,确保抗原充分吸附于酶标板。
包被方式:常规4℃过夜(温和吸附,保持抗原构象),若时间紧张可37℃孵育2小时,但需注意热敏抗原的稳定性。
避免抗原浓度过高:过量抗原会导致“钩状效应”,反而降低灵敏度,需确保抗原未达到饱和吸附量。
3、抗体稀释的配合优化
检测抗体稀释液需加入1%–5%BSA或脱脂奶,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同时维持抗体活性。
酶标二抗稀释比例需与检测抗体匹配,通常遵循试剂盒推荐范围,避免二抗过量导致背景升高,或不足导致信号减弱。
若为单克隆抗体,可适当提高稀释比例(降低浓度)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多克隆抗体则需平衡特异性和信号强度,稀释比例不宜过高。
最新动态
-
11.20
体外转录法合成RNA时,启动子选择对转录效率有何影响,如何优化?
-
11.20
ELISA试剂盒定制时,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如何优化提升检测灵敏度?
-
11.20
蛋白纯化过程如何减少目的蛋白的降解,保护其生物活性?
-
11.20
RIP试剂盒提取RNA和纯化步骤有哪些注意事项,避免RNA降解?
-
11.18
RIP试剂盒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如何避免非特异性RNA-蛋白结合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11.18
原核系统与真核系统的蛋白表达有何差异,如何根据蛋白结构和功能选择表达系统?
-
11.18
dna测序中Sanger测序与二代测序NGS的适用场景有何区别,如何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
11.18
基因合成的引物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避免合成过程中的碱基错配?
-
11.17
DNA合成的序列设计中,为何需避免连续6个以上相同碱基(如polyA、polyT)?
-
11.17
基因合成服务商通常提供哪些交付形式?如何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