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试剂盒定制时,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如何优化提升检测灵敏度?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1-20 13:58:59

    优化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需遵循“抗原-抗体最优结合摩尔比”原则,通过棋盘滴定法筛选,同时配合包被条件调整,实现检测灵敏度最大化。

 

1、核心优化方法:棋盘滴定法

    设计抗原包被浓度梯度(通常0.1–10μg/mL,间隔2–3倍,如0.1、0.3、1、3、10μg/mL),覆盖“过量-适宜-不足”范围。

    对应设置检测抗体稀释梯度(通常1:500–1:10000,间隔2–4倍,如1:1000、1:2000、1:4000、1:8000)。

    固定其他条件(包被时间、孵育温度、酶标二抗浓度等),进行ELISA检测,计算各组合的OD值和信噪比(信号OD/空白OD)。

    选择“信噪比最高、OD值在0.8–1.5(处于标准曲线线性段)”的组合作为最优条件。

2、抗原包被的关键调整

    包被液pH优先选择9.6碳酸盐缓冲液(常规蛋白),酸性蛋白可用pH7.2–7.4PBS,确保抗原充分吸附于酶标板。

    包被方式:常规4℃过夜(温和吸附,保持抗原构象),若时间紧张可37℃孵育2小时,但需注意热敏抗原的稳定性。

    避免抗原浓度过高:过量抗原会导致“钩状效应”,反而降低灵敏度,需确保抗原未达到饱和吸附量。

 

3、抗体稀释的配合优化

    检测抗体稀释液需加入1%–5%BSA或脱脂奶,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同时维持抗体活性。

    酶标二抗稀释比例需与检测抗体匹配,通常遵循试剂盒推荐范围,避免二抗过量导致背景升高,或不足导致信号减弱。

    若为单克隆抗体,可适当提高稀释比例(降低浓度)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多克隆抗体则需平衡特异性和信号强度,稀释比例不宜过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