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试剂盒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如何避免非特异性RNA-蛋白结合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11-18 10:53:25

一、RIP(RNA Immunoprecipitation,RNA免疫沉淀)试剂盒的实验原理

    RIP技术是研究体内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核心方法,其本质是通过“抗体特异性捕获靶蛋白→连带富集结合于该蛋白的RNA→对RNA进行检测”的逻辑,验证特定RNA-蛋白复合物的存在或筛选靶蛋白结合的未知RNA。核心原理拆解:

1、样品制备(保留天然复合物):

    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温和裂解(使用含非离子型去污剂如NP-40、RIPA的裂解液),关键是避免强变性条件(如高浓度SDS、高温),确保RNA与蛋白质的天然结合状态不被破坏,形成稳定的“RNA-蛋白复合物”。

 

2特异性捕获靶蛋白(“钓钩”:抗体):

    将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与磁珠(或琼脂糖珠,表面偶联Protein A/G)结合,形成“磁珠-抗体”复合物。随后将该复合物与细胞裂解液孵育,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结合裂解液中的“靶蛋白-RNA复合物”,最终形成“磁珠-抗体-靶蛋白-RNA”的四级复合物。

 

3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洗去杂质”):

    用梯度浓度的洗涤缓冲液(如低盐→中盐缓冲液)反复洗涤磁珠,洗去未结合的游离RNA、蛋白质、核酸酶等杂质,只保留特异性结合的四级复合物。

 

4RNA与蛋白分离:

    加入蛋白变性剂(如SDS)和RNase抑制剂(防止RNA降解),使蛋白质变性,RNA从复合物中释放;再通过酚-氯仿抽提或柱纯化等方式,分离并回收与靶蛋白结合的RNA。

 

5RNA检测(验证/筛选):

    回收的RNA可通过qPCR(验证已知RNA是否与靶蛋白结合)、RNA-seq(筛选靶蛋白结合的未知RNA)、Northernblot等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6核心逻辑总结:

    抗体的特异性→靶蛋白的特异性捕获→连带富集结合的RNA,本质是“以蛋白为核心,反向捕获其结合的RNA”,区别于ChIP(以DNA为核心捕获结合蛋白)。

二、避免非特异性RNA-蛋白结合导致假阳性的关键策略

    非特异性结合的主要来源:

    ①抗体与非靶蛋白的交叉反应;

    ②RNA与磁珠/抗体/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

    ③裂解液中游离RNA的随机结合。需从实验设计、样品处理、操作流程等多环节控制:

 

1、抗体选择:特异性的“根本保障”

    优先使用验证过RIP活性的抗体:选择明确标注“RIP-grade”或经文献验证可用于RIP实验的抗体(如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于多克隆抗体),避免使用仅用于Western blot/IHC的抗体(可能不识别天然构象的靶蛋白,或交叉反应强)。

 

    设置抗体对照:

    (1)阴性对照:无关抗体(如IgG,与细胞内蛋白无特异性结合),用于排除抗体本身的非特异性吸附;

    (2)阳性对照:已知与目标RNA结合的蛋白抗体(如检测miRNA结合蛋白时用Ago2抗体),验证实验体系有效性。

 

2、样品处理:减少游离RNA干扰,保留天然复合物

    温和裂解,避免过度破碎:使用含适量非离子型去污剂(如0.1%-0.5%NP-40)的裂解液,避免高浓度SDS(强变性)或剧烈超声(破坏RNA-蛋白结合);裂解时加入RNase抑制剂(如RNasin、Superase-In)和蛋白酶抑制剂(如PMSF、蛋白酶抑制剂鸡尾酒),分别防止RNA降解和靶蛋白降解。

 

    预清除(Pre-clearing):去除非特异性结合载体

    裂解液离心后,先与“未结合抗体的磁珠(Protein A/G珠)”孵育15-30分钟,离心去除磁珠(吸附了裂解液中能非特异性结合磁珠的蛋白/核酸),再取上清进行后续抗体孵育。此步骤可显著减少磁珠本身带来的非特异性背景。

 

3、洗涤步骤:精准“洗去杂质”,保留特异性复合物

    梯度洗涤,逐步提高严谨性:洗涤缓冲液的盐浓度(如NaCl)决定洗涤严谨性,建议设置梯度:

    初始用低盐缓冲液(如100mM NaCl)洗去游离小分子;

    后续用中盐缓冲液(如150-200mM NaCl)洗去弱相互作用的非特异性结合物;

    避免高盐(>300mM NaCl)导致特异性RNA-蛋白复合物解离。

    增加洗涤次数:通常洗涤4-6次(每次5-10分钟,冰上或4℃),确保充分去除未结合的RNA和蛋白。

 

4、实验设计:设置多重对照,排除假阳性

    RNA对照:验证RNA结合的特异性:

    (1)阴性对照RNA:选择与靶蛋白无已知相互作用的RNA(如管家基因的非编码区域、外源对照RNA),若该RNA在RIP产物中检测值极低,说明特异性良好;

    (2)阳性对照RNA:已知与靶蛋白结合的RNA(如文献报道的靶RNA),若能高效富集,说明实验体系有效。

    (3)无抗体对照:仅用磁珠(不加抗体)进行实验,排除磁珠本身对RNA的非特异性吸附。

    (4)input对照:保留一部分未进行免疫沉淀的裂解液(通常为总裂解液的5%-10%),用于检测目标RNA在总样品中的表达量,作为RIP富集效率的参照(富集倍数=RIP组RNA含量/input组RNA含量)。

 

5、其他细节:减少污染与非特异性吸附

    (1)全程无RNase环境:所有实验耗材(离心管、枪头)需DEPC处理或无RNase认证,缓冲液需加入RNase抑制剂,避免RNA降解导致的假阴性或背景干扰。

    (2)控制抗体浓度:抗体浓度过高会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增加,需根据抗体说明书或预实验优化浓度(通常0.5-2μg/反应)。

    (3)避免RNA再结合(Reassociation):裂解后尽快进行实验,孵育温度控制在4℃(低温减少RNA与蛋白的非特异性再结合),避免室温长时间放置。


    RIP实验的核心是“特异性捕获靶蛋白-RNA复合物”,假阳性的关键诱因是非特异性结合(抗体交叉反应、磁珠吸附、游离RNA随机结合)。通过“选择RIP-grade抗体+预清除+梯度洗涤+多重对照(IgG阴性对照、input对照、阳性RNA对照)”的组合策略,可最大程度排除非特异性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