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瑞生物带你深入了解胶体金试纸条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 发布时间:2017-10-09 15:57:58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先将胶体金应用于免疫细胞化学研究,1974年Romano建立了间接免疫金染色法,从此胶体金作为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由胶体金标记技术发展起来的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主要有两种: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后者具有操作简便(浸入液体中就行)、快速(全程5~10分钟搞定)、无需仪器设备(结果目测就OK)、试剂稳定、成品易于保存(保质期1~2年)等优点,是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


胶体金(colloidal gold)即胶体状态的金单质,因为其单质粒径非常小可以分散于溶液中形成胶体,故名胶体金。胶体金的常规制备方法是用还原剂还原氯金酸(HAuCl4,橘黄色晶体,易潮解,氯金酸合成见下图)里的金元素形成金胶体颗粒。这种胶体颗粒在碱性环境下带上负电荷,可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牢固结合,对蛋白进行标记,用于后续的检测,如制成胶体金试纸条(卡)进行物质的检测。

还原氯金酸的化合物很多,通常我们选择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当用1%柠檬酸三钠还原100 mL 0.01%金氯酸时,不同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颜色的胶体金哦!

制备胶体金步骤简单(见下图),重点是制备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都必须是彻底清洁的。例如水至少是双蒸水,玻璃棒、玻璃容器等要酸洗后冲洗干净并且最好是硅化的,制备好的胶体金可以加入0.02% NaN3在洁净玻璃容器内长期存放。

适合于胶体金试纸条(卡)的胶体金粒径在20~40 nm之间为宜,制备的胶体金溶液呈红色,胶体金被置于试纸条(卡)的样品垫下游。当液体样品滴加后,液体溶解胶体金并带动其与样品中的抗原(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毛细作用下从一端慢慢渗移到吸收垫一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及胶休金的显色(红色)反应,可以检测抗原/抗体存在与否。
胶体金试纸条(卡)主要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两类,前者适合检测大分子物质,后者适合检测小分子物质。两种试纸条(卡)的原理见下图:


除了这两种常规的方法,间接法也用于胶体金试纸条(卡)的制备,其原理见下图:

上一条:金开瑞为您介绍ELISA方法大全
下一条: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最新动态
-
04.30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苦瓜来源的外泌体样稳定p62表达以改善阿霉素心脏毒性
-
04.30
Theranostics-源自水果、蔬菜和草药的类外泌体纳米颗粒:治疗和药物递送的创新策略
-
04.22
Biology:藏红花花被片中外泌体样纳米颗粒的表征及其免疫刺激活性
-
04.22
酵母建库技术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助你轻松构建高质量文库
-
04.14
Int J Mol Sci | 植物性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治疗早期骨关节炎的分离、表征和体外细胞研究
-
04.14
RNA pull down技术实验的应用场景
-
04.03
RIP技术如何破解RNA蛋白密码?
-
04.03
Food & Function:食用菌纳米囊泡突破-泌阳花菇提取物展现惊人辐射防护力
-
03.27
J. Adv. Res.|植物源性细胞外囊泡治疗IBD:多机制作用与药物载体潜力
-
03.27
植物外泌体:解锁中药未来的 “纳米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