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RNA合成如何保证RNA的完整性,避免降解和二级结构形成?
体外RNA合成(如T7/T3/SP6聚合酶介导的转录)中,RNA完整性的核心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RNase降解(RNA酶无处不在且耐高温,易导致链断裂),二是RNA二级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茎环、发夹等,影响转录效率、产物均一性及后续应用)。以下从“防降解”“抑二级结构”“质量控制”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关键技术策略和操作细节:
一、核心目标:明确“RNA完整性”的定义
体外合成的RNA需满足两个核心指标:
一级结构完整:无核苷酸缺失、断裂,全长产物占比≥90%(无明显降解条带);
二级结构可控:避免形成稳定的异常二级结构(如过长茎环、多分支结构),或可通过后续处理解除,确保RNA功能(如翻译、转染、qPCR标准品等)。

二、策略1:严防RNase降解,守住“一级结构完整”的底线
RNase(RNA酶)是体外RNA合成的头号“敌人”——广泛存在于皮肤、唾液、实验耗材中,且耐煮沸、耐高压,一旦污染即导致RNA断裂。需从“环境、耗材、试剂、操作”全流程控酶:
1.实验环境与耗材:彻底去除RNase
专用区域:设立RNA实验专属工作台(避免与DNA实验交叉污染),定期用RNase灭活剂(如RNaseZap、0.1%DEPC水)擦拭台面、移液器、离心机内壁。
耗材处理:
优先使用RNase-free预装耗材(离心管、吸头,包装标注“RNase-free”),无需自行处理;
若需自制:玻璃器皿180℃干烤4小时以上,塑料耗材用0.1%DEPC(焦碳酸二乙酯)水溶液浸泡过夜,再高压灭菌(121℃,20分钟)去除DEPC(DEPC有毒,需通风操作)。
水的纯度:全程使用RNase-free超纯水(可直接购买,或用DEPC处理水再经0.22μm滤膜过滤),避免水中RNase污染。
2.试剂制备:无RNase污染是关键
核心试剂(ATP、UTP、CTP、GTP、T7聚合酶、缓冲液、DTT等)需购买“RNase-free级”,开封后分装冻存(避免反复冻融导致酶活性下降或RNase释放)。
避免使用含RNase的试剂:如普通TAE/TBE缓冲液(可配制RNase-free版本)、未经处理的甘油等。
转录体系中可添加RNase抑制剂(如RNasin、MurineRNaseInhibitor):需选择与转录条件兼容的抑制剂(如T7聚合酶转录温度为37-42℃,需用耐高温的RNase抑制剂,避免低温抑制剂失活),终浓度通常为0.5-1U/μL,直接抑制体系中可能残留的RNase。
3.操作细节:减少人为污染
实验前用RNase-free手套(避免皮肤接触耗材/试剂),手套定期更换(接触非RNA实验物品后需换);
禁止在RNA实验区域饮食、说话(唾液中含RNase);
试剂分装时使用RNase-free吸头和离心管,避免反复开盖导致污染;
转录反应结束后,若需后续纯化(如去除模板DNA、NTP),需快速处理,避免RNA暴露在RNase环境中过久。
4.转录后处理:去除潜在RNase
转录产物纯化优先选择RNase-free的纯化试剂盒(如硅胶柱法、磁珠法),避免使用酚/氯仿抽提(酚易残留,且需额外注意RNase污染);
纯化后的RNA溶解于RNase-free水或无RNase的缓冲液(如10mMTris-HCl,pH7.5),避免用含EDTA的缓冲液(可能影响后续酶促反应,如翻译、逆转录)。
三、策略2:抑制/调控RNA二级结构,保证产物均一性
RNA二级结构由碱基间互补配对(A-U、G-C、G-Uwobble配对)形成,其稳定性与RNA序列、温度、离子强度密切相关。二级结构会导致:
①转录停滞(聚合酶无法通过茎环结构,产生截短产物);
②产物异质性(同一RNA分子形成不同构象);
③后续应用受阻(如翻译时核糖体无法结合,转染效率下降)。核心策略是“从源头设计+反应条件优化+转录后解旋”:
1.序列设计:从源头减少稳定二级结构
避免连续互补序列:设计模板DNA时,避免RNA序列中出现≥8个连续的互补碱基(如AAAAAAAU与UUUUUUUA配对,易形成长茎结构),尤其是在转录起始区(前10个核苷酸),避免形成“起始茎环”导致转录失败;
控制GC含量:GC配对(3个氢键)比A-U配对(2个氢键)更稳定,RNA的GC含量建议控制在40%-60%,过高(>65%)易形成致密二级结构,过低(<35%)可能影响RNA整体稳定性(需平衡);
引入修饰核苷酸:若需长期保存或减少二级结构,可在转录时掺入修饰核苷酸(如2'-O-甲基核糖核苷酸、假尿苷Ψ),这些修饰可破坏碱基互补配对,降低二级结构稳定性,同时增强RNA抗降解能力(适用于mRNA疫苗、长链RNA合成);
添加5'帽子和3'尾(适用于mRNA):5'端加帽(如m7GpppG)可抑制5'端形成茎环,3'端加poly(A)尾(长度50-200nt)可增加RNA柔性,减少整体二级结构,同时提升RNA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2.转录反应条件优化:抑制二级结构形成
提高反应温度:T7聚合酶的最适温度为37-42℃,适当提高温度(如40-42℃)可破坏RNA二级结构的碱基配对(温度升高使氢键断裂),减少转录停滞,尤其适用于GC含量高的RNA;
优化离子强度:转录缓冲液中通常含Mg²⁺(10-15mM)和K⁺(40-60mM),Mg²⁺过量(>20mM)会促进RNA折叠,K⁺过高(>100mM)会增强碱基配对,需严格遵循聚合酶说明书的缓冲液配方,避免离子浓度异常;
调整NTP浓度:NTP终浓度通常为1-5mM(各NTP等摩尔浓度),浓度过低会导致转录效率下降,过高可能增加RNA折叠概率,建议按说明书优化(如长链RNA可适当提高NTP浓度至3-5mM);
加入变性剂:对于二级结构极强的RNA(如GC含量>70%),可在转录体系中添加低浓度变性剂(如5%-10%DMSO、0.5-1M尿素),破坏碱基配对,但需注意:变性剂可能抑制聚合酶活性,需先做预实验确定最佳浓度(如DMSO浓度超过15%会显著降低T7聚合酶活性)。
3.转录后处理:解除已形成的二级结构
热变性-快速冷却:纯化后的RNA可进行热变性处理——65-70℃保温5-10分钟(破坏二级结构),随后立即置于冰上快速冷却(防止碱基重新配对),该方法适用于短期使用的RNA(如qPCR标准品、体外翻译模板);
避免反复冻融:RNA冻融过程中,温度变化会导致二级结构重排,甚至断裂,建议将RNA分装成小体积(如10-20μL),-80℃冻存,使用时快速解冻(37℃水浴1-2分钟),避免反复冻融;
选择合适的储存缓冲液:储存时可加入少量RNase抑制剂(如0.1U/μL),缓冲液pH控制在7.0-8.0(避免酸性条件下RNA水解),长期储存可加入50%甘油(-20℃冻存,减少冻融损伤)。
四、策略3:质量控制与问题排查,确保RNA完整性
1.关键检测指标
琼脂糖凝胶电泳:1%-1.5%非变性琼脂糖凝胶(含EB或SYBRGreen)电泳,观察RNA条带——完整的RNA应呈现单一、清晰的条带,无弥散带(降解)、无低分子量条带(截短产物);若条带弥散,可能是RNase降解或二级结构导致(可通过变性凝胶电泳验证:变性凝胶含甲醛或尿素,可解除二级结构,若变性后条带单一,说明是二级结构问题);
核酸定量与纯度:Nanodrop检测A260/A280比值(RNA纯品应为1.8-2.1,低于1.8可能含蛋白污染,高于2.2可能含RNA降解产物),A260/A230比值应>2.0(低于2.0可能含盐、酚等杂质);
功能验证:根据应用场景验证(如体外翻译需检测蛋白表达量,转染需检测细胞摄取效率,qPCR标准品需检测扩增曲线线性关系)。
2.常见问题排查
条带弥散/降解:
①检查耗材、试剂是否RNase污染(可做阴性对照:RNase-free水+RNase抑制剂,孵育后电泳,无条带说明无污染);
②转录后未及时纯化,RNase未被抑制;
③储存条件不当(反复冻融、-20℃长期储存);
出现截短产物:
①模板DNA含终止子或二级结构(测序验证模板序列,优化序列设计);
②转录温度过低,二级结构导致聚合酶停滞(提高反应温度或添加变性剂);
③NTP浓度不足(增加NTP终浓度);
二级结构严重(变性凝胶与非变性凝胶条带位置差异大):①优化序列设计,降低GC含量;②转录时掺入修饰核苷酸;③转录后热变性-快速冷却处理。
五、体外RNA合成完整性保障流程
预处理:RNase-free环境/耗材/试剂准备,模板DNA测序验证(无终止子、无过量互补序列);
转录体系:加入RNase抑制剂,优化NTP浓度、离子强度,必要时添加低浓度变性剂;
反应条件:40-42℃(高GCRNA),合适反应时间(通常2-4小时,长链RNA可延长至6小时);
转录后:快速纯化(去除模板DNA、NTP、RNase),热变性-快速冷却(解除二级结构),分装-80℃冻存;
质量控制:非变性/变性凝胶电泳+Nanodrop检测,功能验证。
通过以上“全流程防RNase+序列-反应-后处理调控二级结构”的策略,可最大限度保证体外合成RNA的一级结构完整和二级结构可控,满足后续实验需求。
最新动态
-
11.24
膜蛋白的蛋白表达常面临溶解度低的问题,有哪些优化策略?
-
11.24
单细胞dna测序技术中,如何减少扩增偏倚,保证基因表达的真实性?
-
11.24
体外RNA合成如何保证RNA的完整性,避免降解和二级结构形成?
-
11.20
体外转录法合成RNA时,启动子选择对转录效率有何影响,如何优化?
-
11.20
ELISA试剂盒定制时,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比例如何优化提升检测灵敏度?
-
11.20
蛋白纯化过程如何减少目的蛋白的降解,保护其生物活性?
-
11.20
RIP试剂盒提取RNA和纯化步骤有哪些注意事项,避免RNA降解?
-
11.18
RIP试剂盒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如何避免非特异性RNA-蛋白结合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11.18
原核系统与真核系统的蛋白表达有何差异,如何根据蛋白结构和功能选择表达系统?
-
11.18
dna测序中Sanger测序与二代测序NGS的适用场景有何区别,如何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